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建议

隗朝兵

◆隗朝兵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六中810100

一、校本课程及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日常所说的校本课程主要是狭义上的理解,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现有的条件、特色、优势资源以及周围地域、社区资源,从满足学生主体需求出发,组织专家学者、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开发课程的过程。其基本任务:一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要;二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特别是课程开发与合作能力;三是形成学校自身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该理念一方面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调研、共同编写教材,另一方面强调校本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

校本课程开发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另一个是校本的课程开发。前者主要是学校依据自身在教学任务之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进行课程开发;后者主要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改造,融学校特色于课程之中。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校本的课程开发更易开展、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它是国家课程与学校特色的有机结合。

综观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地域性、综合性、主体性、灵活性等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特点决定了其开发形式灵活多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盲目地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我们既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又要重视挖掘地域特色资源,不宜将校本课程统一化、规范化。同样地,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也离不开农业、农村这个大前提。然而,农村的独特资源在现阶段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开发面临着诸多困难而受到限制和束缚。下面本文就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作一些分析。

二、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反思

在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非常明显,城市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许多优越的而农村缺乏的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在农村学校进行,相反地,我们更要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的进展。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所面临的困难,具体如下:

1.农村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偏重于“城市化”,即向城市输送优秀学生。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跟着高考指挥棒转的现象更甚,这使得校本课程缺乏开发土壤,流于表面形式,无法做到真实有效,也就未能真正达到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和意义,更体现不出学校和农村的特色价值,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占用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却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得家长无法认识校本课程的真正价值,这无形中增加了家长阻力,间接增加了开发的困难。

2.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

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了很久,但在农村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农村学校将校本课程视为“副科”,利用次要课程的上课时间开发校本课程,避免课程开发占用重要课程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即便如此,许多次要科目的上课时间由于种种因素经常流失,使得校本课程的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校本课程形同虚设。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校本课程跟学生应试没有本质关系,许多学校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将乡土教育作为校本课程,陷入了认识误区。

3.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出发点

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要求各地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各地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多是迫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而不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这种被迫执行任务的校本课程开发纯粹只是“为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同时农村地处偏僻,有些学校为了扬名而开设校本课程,这使校本课程蒙上了一层浓厚的功利色彩,扭曲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此外,乡镇学校教育经费有限,资源短缺,学校领导人应调动各方力量,寻找突破口。但在根本出发点错误的条件下,学校领导人缺乏积极性,这样不利于师生积极参与,使校本课程开发增加了内部困难。

4.教师的困惑和迷茫

乡镇学校既缺乏经验和专家学者的指导,又缺乏适合于农村情况的成功范例,导致教师在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上存在偏颇,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教师在开发过程中主要根据学校领导的指示和自己的特长开设课程,并将之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教学,教学形式也偏重于讲授。平时,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自由时间少,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投入校本课程的备课和上课,校本课程所编写出来的教材大多是国家课程的辅助材料,校本课程开发就流于口号和形式。同时为了展现本校优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多是比较优秀的教师,他们一方面迫于学校压力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迫于家长的压力,一方面考虑到自己的升迁问题,都需要将大量精力甚至可以说全部精力投入传授考试知识的教学工作中,因此在与自己利益关系不大的校本课程开发方面会淡化甚至忽视。

5.家长的阻力

校本课程要考虑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全面发展,这个初衷固然合理、有益,但与农村家长“希望子女认真学习走出农村”的固有保守观念相背离,他们更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往往可以牺牲子女其他能力的发展来成就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中经常遭到家长批评。同时“读书无用”在农村有一定的基础,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到实用知识,导致许多学生中途辍学。这使得学校正常课程的开设都存在问题,更何况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上各方面的因素使得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举步维艰,但是在乡镇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并非不可能,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开发的可行性。

三、乡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

1.改变农村教育观念,政府增加对乡镇学校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

学校首先应改变以往的“唯城市化”的教育目标,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培养能够服务于“三农”的人才;其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成绩优秀、有希望进入城市求学深造的学生,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技能和思维的培养;再次应与附近学校联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这样既满足了农村学生对于城市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可以使学校之间互相利用资源,相互进行交流,提高办学水平。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才能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开发。

2.学校应该当好领导者角色

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校长要积极筹措资金,高效益地使用资金,创造性地利用校本课程的价值去获得资金,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在物质保障的前提下,学校领导人一方面要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开发课程的主人,同时还要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增强教师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应根据教师特长或其它素质,将教师优化分组,使教师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

除此之外,校本课程开发不应只局限于学校内部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域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结合教师与专家学者,使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尽量满足各方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师转变观念,积极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农村学校教师要转变以往过分依赖国家课程的观念,树立研究和开发课程的观念,在加强教师、学生与农民之间交流的基础上,将学科教学校本化,即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与校内外资源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体需求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创造无限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或者富有农村特色的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多与当地“致富能手”、有经验的老农交流,甚至可以将他们请进课堂,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4.正确处理好学生学习成绩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

基于农村教育模式和实际情况考虑,校本课程开发要从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增强农村学生独特的社会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尽量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知识、能力培养相结合。其实,农村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不用编教材,应该多创造机会将学生带出课堂,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他们真正从实践中内化知识。这样既可以化解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或多或少适应了农村的教育模式。只有正确处理好学习成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才能使农村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加畅通。

万事开头难,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起点低,但是只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校本课程开发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要立足于农村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