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写作的原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兴趣,写作的原动力

陈芬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

摘要: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作更多的尝试与挖掘,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体验与写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宽松、和谐、真实的氛围中,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观察生活、阅读体验、方法技能、分级超越、情感沟通等方面得到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情境观察阅读分级批阅

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现代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写作亦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应当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把学生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学校、家庭、社会,开凿写作的源泉。于是,我决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设计一道作文题:我班的任课老师(要求:写目前正在我班任课的老师,但不能写出姓名、性别和任教的科目。让同学们根据文中的外貌,服饰、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去判定写的是哪位老师,谁的写作对象被准确认定,谁就是成功者;否则重写,直到成功为止。一周后交作文)。这道作文题,我有计划地创设了观察目标.把观察目标与写作需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觉地观察,变被动为主动。—周后,全班同学都按时交了作文,其中有不少上乘之作。评讲作文时,学生兴致勃勃。我选了几篇在班上朗读,让同学们评定是写谁。往往第一段还没读完,同学们已异口同声地叫“他写的是某某老师!”由于作文前已经过一周的细心现察,很多同学都能抓住各位老师的特征来写。他们在尝试成功的喜悦时,也提高了观察的兴趣。

类似的还有让学生观察同班同学,观察其他人和事物。经过观察,学生个个都写下了较详尽的观察日记。通过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有效地积累了创作素材。

二、定期交流,激发读书兴趣

书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前人知识经验的总结。学习者不但要善于积累直接经验,而且要善于学习间接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书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经验。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提出以下要求:每月至少读—本课外书,并要做好读书笔记;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笔记观摩和一次读书交流会。定期观摩读书笔记,可以激励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定期交流读书心得,既可以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就自觉地把学习需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

至于读书笔记,则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把内容分为“写人”、“记事”、“绘景”、“说理”等栏目。摘录的形式可剪贴、可摘抄。我在班中成立了一个文学兴趣小组,让他们收集稿件,每月出一期报纸,刊出后每人一份。学生们以能在班报上发表作品为荣.不用老师布置.自觉写文章。班中初步形成了爱读爱写的风气。

三、指导写法,扫除写作障碍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已建立了“材料仓库”,如何把这些“仓库”变成“加工厂”呢?必须加强写法指导。于是,我根据每学期的教学要求,每学期以一个专题为主攻目标,做到一个学期一突破。例如:初一的写作训练。第一学期,我就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攻目标,重点指导写人的技巧。这样,一期一得,循序渐进,经过一学期的反复训练,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至于写法指导,则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定期上写作专题课(暂定每周一节);二是把写作教学贯串到阅读教学中去。上写作专题课,主要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写作理论,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我按作文特点,把指导课分成审题、构思、行文、修改四个环节。上课时,通常按“方法指导——写作实践——修改——方法指导”四步进行.每周主攻一个内容,力求一周一得。如:在指导写“写人的记叙文”时,我教给学生四点要领:一、抓住特征,形神兼备;二、细致刻画,以目传神;三、环境烘托,细节折射;四、以小见大,升华感情。经过三次的专题训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地运用这个技巧写作了。

单靠每周一节的作文课指导作文,是很难把写作教学落到实处的。我觉得,中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大多数是艺术性很强的优秀文章,何不将这些美文当作作文教学中的“范文”来教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读”外,更注意在“写”上下功夫,把课文的艺术技巧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巧,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一些写作训练。

四、因材施教,实现分级超越

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班的作文,次次都是“中下生”与“优生”比,让他们向“优生”看齐,是不切合实际的。分级超越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做法是:在作文评价中,除了横比外,更要注重纵比,要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作文的成败。对于写作能力不高的,只要他愿意主动写作,哪怕用正确了一些标点符号,一个成语,一句修辞,也要适当鼓励。并且因地制宜地提高他的“闪光点”层次,多次的刺激就可以产生兴趣,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对于有写作能力或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应该把握好他们每一次独具特色的习作。可以在班级内范读,可以利用墙报公视,甚至可以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等等,都是促进他们写作成功的契机和驱动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引导每个学生超越自我,让中下生也在作文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深情批阅,诱发写作成就感

深情批阅,就是重视习作中的闪光点,“闪光点”取决于学生的性格、习作水平、人生观等诸因素。可以说,不同学生“闪光点”就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生,不同时期,其“闪光点”都不同。决不能持同一天空下或一本天书读到老的观点。在学生习作中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用得准确,或设喻得当,或画龙点睛,我都给予热情地赞扬,绝不“草菅文命”。若发现不足之处.就亲切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并修改,绝不冷嘲热讽。

在深情的批阅下,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火苗被点燃了,写作的成就感被激发了,写出了不少优秀作品。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也深深地爱上了写作。

总之,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不仅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而且对激发联想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呼起情感体现,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让学生在习作中不断尝到甜头,并尽量使其才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