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股动脉血气采集方法改善休克患者救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运用股动脉血气采集方法改善休克患者救治方法

梁晓岚娜日娜

梁晓岚娜日娜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026000)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休克患者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采集血气成功率、时间、血肿发生率,进而得出结论:休克患者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时,股动脉穿刺比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少,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可以优先选择股动脉穿刺。

【关键词】休克血气股动脉桡动脉采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4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50-02

重症医学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就是休克,它主要分为两种性质的休克,分别是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由于休克的患者往往病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所以为了更好地监测和掌握患者病情,除其它常规监测外,还需要采集血气标本进行血气分析,以尽快了解患者的换气、通气、氧合和内环境情况。而要注意的是,采集血气要快速准确,以免延误病情。为了更好地了解休克患者的病情,掌握更好的采集方法,我们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的休克患者血气标本采集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休克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股动脉穿刺组(A组)42例和桡动脉穿刺组(B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处理,给予监测、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标准

入选的82例患者均符合休克标准:有引起休克的病因,有休克的临床表现,如神志的变化、低血压、少尿、皮肤湿冷等。剔除标准:到达重症医学科时心跳停止和测不出血压的患者。

1.3穿刺方法

患者均取平卧位。两组患者采集动脉血气均使用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注射器,动脉血气采集者均为重症医学科有经验的护师。股动脉穿刺组(A组),患者平卧位,穿刺侧下肢取外展、外旋位,关节略向外屈曲。以腹股沟韧带下1.5~2.0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用左手中、食指稍用力按压并固定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右手持采血针在股动脉搏动最强点以90度角进行穿刺,见回血右手不动,左手抬起固定注射器,血液量达lml时拔出针头。左手用棉签压迫穿刺点止血10分钟,助手立即将血液注入血气分析片(i-STAT)进行血气分析。桡动脉穿刺组(B组),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取外展位,掌心向上,手腕部伸直,充分暴露手腕部,腕下垫小枕,穿刺点位于前臂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掌横纹上方l~2cm的动脉搏动处。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桡动脉,右手持采血针与皮肤呈30~45°角刺人桡动脉,见回血右手不动,左手轻轻抬起放松受压血管,轻轻回抽,待血液量达lml时拔出针头,左手用棉签压迫穿刺点止血10分钟,助手立即将血液注入血气分析片(i-STAT)进行血气分析。

1.4穿刺成功标准

穿刺成功标准包括一次穿刺成功和二次穿刺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是指一针见血并抽足血量。二次穿刺成功是指重新选择同一血管的不同穿刺点进行穿刺并和一次穿刺成功采血一样成功抽足血量。操作总耗时间是指从采集血气操作前,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准备至抽血操作完成拔针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均数间两两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穿刺成功率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为90%,而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只有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总成功率为98%,而桡动脉穿刺组总成功率只有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操作时间为2±1分钟,而桡动脉穿刺组操作时间为8±2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肿发生情况股动脉穿刺组血肿发生率为10%,桡动脉穿刺组血肿发生率为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血液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程度以及内环境的状况,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1-2]。因此,及时准确地采集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对于危重病人病情判断和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采集动脉血标本时,可以选择股、肱、桡、足背动脉4个采血部位,但临床上常选择桡动脉和股动脉两个部位。对于循环情况好的患者而言,桡动脉位置表浅,容易扪及和穿刺,且随时可以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临床常作为首选穿刺部位。股动脉位置较深,不易暴露,且靠近会阴部,穿刺感染风险增加,一般不作首选采血部位。但对于休克患者,情况大不相同。休克患者血压较低,外周血管代偿性收缩,桡动脉搏动细弱,有时甚至不能扪及,要在桡动脉采集血标本,难度较大,费时、成功率低,有时反复多次穿刺均无法刺入动脉。而股动脉采血时,股动脉因其血管粗壮、血流丰富,具有易定位、取血快速等优势,尤其适用于幼小患儿和循环衰竭的患者。黄静等[3]研究也证实,在患者血液循环差、血压低、处于休克时,动脉搏动细弱,果断采取经股动脉采血,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救治率。由于动脉部位和解剖特点的不同,进行不同动脉穿刺时各有优缺点。文献报道[4],同一患者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4个采血部位的动脉血检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对于休克患者,经我们临床对比观察发现: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为90%,而桡动脉穿刺组一次成功率只有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总成功率为98%,而桡动脉穿刺组总成功率只有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操作时间为2±1分钟,而桡动脉穿刺组操作时间为8±2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穿刺组血肿发生率为10%,比桡动脉穿刺组血肿发生率8%略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认为选择股动脉穿刺具有快速、成功率高等优点,我们的观察结果与部分文献相似。所以,我们建议,对于休克患者应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这样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而且能节省时间,对危重病人的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oodP,PaulG,PuriS.Interpretationofarterialbloodgas.IndianJCritCareMed,2010,14(2):57-64.

[2]WoodrowP.Arterialcatheters:promotingsafeclinicalpractice.NursingStand-ard,2009,24(4):35-40.

[3]黄静,潘咏梅,高明珠等.ICU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比较与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6):720-21.

[4]蔡有兰.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探讨.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4),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