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论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王静

王静(河北省永清县永清四中河北廊坊065600)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口语表达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让初中生具备较强的表达交际能力,为今后的发展需求和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打好口语基础,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现状看来,似乎还没有引起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培养学生口语方面有“漫不经心”之嫌。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把培养学生口语能力问题单独提出来,与同仁们一起商榷,共同探讨。

一、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表现为:一是口语词汇贫乏,用语不准确,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如该说“请你原谅”,则说成“请你理解”,该说“心情惬意”说成“心情快乐”等;二是缺乏条理性,要表达意思时不懂得分别阐述,一个意思未说完、说清,就又转入另一个意思的表达,阐述问题思路混乱;三是孤言寡语,缩颈低头,对于别人的言谈、说辨,只是听听、笑笑而已,从来不多言语;四是心理素质脆弱,临“阵”发怵,问答交谈,未语脸先红,不知从何说起,需要回答问题时,更是“大汉淋漓”,语无伦次。

初中生这种口语表达状况,如果不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必将给学生全面发展带来困难,对今后从事交际性工作更是不利。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1.学生因素。学生来自农村,受地方方言影响不敢用普通话交流;回答问题词不达意,闹出笑话,从此再不敢言语;长期缺少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靠背功,答案符号功”,缺少必要的听说训练。

2.教师因素。现在语文教学有一种反常的现象:教学重读写,轻听说,缺乏对学生口语培养和训练,没有认真思考如何进行口语教学,没有真正的把口语作为一项技能来进行培养和训练。

3.考核因素。考核包括考试和考察两种。现行的语文考核范围没有关于口语表达的内容,语文教师平时检测学生也不涉及口语表达。由此可见,长期缺少口语训练,使学生产生了思维上的误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无关紧要。因此,从教师到学生,不重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了。

其实,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受到许多国家语言界的重视,如西德就有多种系统的训练教材,日本文部省颁发的《中学学习指导纲要》中,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许多富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头脑敏捷,办事效率高的人才。对这些人才有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因此,加强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训练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二、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把口语训练列入最高日程

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使语文教学一时还难以跳出应试教育这一怪圈。中考指挥棒“重书面语言表达的考核,轻视甚至忽视口头语言表达的考核”的指向,使语文教学难以获得解放,在教学实践中也就有意无意地偏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现在,新的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提倡重视口语训练。我们把口语训练列入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二)精心设计、科学指导,使学生的口语练习与听、说、读、写、思相结合

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科学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要形成科学的系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先,说话练习要与听、读、写相结合。口语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应该做到“听中学说、读中练说、写中促说”,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听是说的前提,两者具有互为依存的关系。听者对说者输出的信息只有听懂和理解,才能做出反应,说话回答对方。所以会听才能会说,听的本身就蕴含着学说的积极因素。读的文章愈多,愈能为口语提供内容与形式的范例。要引导学生多读文章,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使自己的口语逐渐成熟与完美。写是用书面语言来表情答意的。书面语言有其严谨、美观、规范的特点,经常用书面语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说话,必定会提高说话的质量。

其次,口语表达要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外现,话一出口即成为最终的声音刻板。思维有条理,才能说得有条理;边想边说,语言不停地输出乃是不停地构思的结果。说话要看对象,要讲场合,要顾环境,这里的“看、讲、顾”都有思维活动。语文教学不仅要致力于能说会道,而且要教学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在什么时间说什么话,对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语文教材中的《唐雎不辱使命》、《最后一次讲演》等,所表现的言简意赅、唇枪舌剑,都可以作为练习口语的典范。

(三)研究初中学生心理,创设情境来练习口语

语文教学要创设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机会、环境。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对学生的口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和诱导。在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就会想说,并且学着说,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创设一种让学生有更多的口语表达机会,“大家争着说”的气氛和环境,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练习中学习提高,养成当众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

要创设和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探索和研究,揭开他们的心理隐秘,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从年龄上看,初中生所处的时期是从少年逐渐向青年过渡的时期。生理、心理趋近或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增强,在感情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如果教师只注意其内向性的一面,而忽视其表现性的一面,在口语表达训练中采用违背学生心理的不科学做法,就会造成学生不肯说话的“定势”,以致产生“闭锁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保护和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和表现性,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久而久之,良好的当众口语表达的环境就形成了。

(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

课堂教学进行得最多的口语表达训练是答问。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答问的内容,又要注意学生答问的技巧。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方法,如直接提问、迂回提问、单一提问、综合性提问,以达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口语培训的方法多种多样,有讨论的训练、口头复述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口语模拟训练等。除课堂上给学生口语表达的练习外,课外还要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说话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

我们建议,初中阶段要逐步改革考试方法,语文考核要实行口试笔试相结合。只有这样,口语能力培训才会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才会对促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