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抑郁症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2-12
/ 2

产褥期抑郁症的预防

赵玉霞(黑龙江省克山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克山161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59-02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Edimburhg产后抑郁量表和自拟产科因素调查表对360例产妇产褥期进行调查,统计其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6.11%,产科因素中不良生育史,妊娠合并症,难产或剖宫产均是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而参加孕妇学校及导乐分娩可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孕次对产褥期抑郁症无明显影响。结论加快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开展无痛分娩及导乐分娩,处理好妊娠合并症,降低难产或剖宫产率,可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产褥期抑郁症预防

随着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产褥期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它严重地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新生儿的情绪、智力发育和行为发展[2]。近年来,大量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产褥期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它的发生涉及生理、心理、人格和社会因素等。本文通过观察产科因素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旨在探讨其相应的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7年1月~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既往无精神病及脑疾病史。(2)分娩前后未用中枢神经抑制剂。(3)智力正常。共入组360例,年龄20a~42a,平均(25.10±1.80)a。

1.2方法采用Edimburhg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产妇产后的产褥期抑郁状况,采用自行设计产科因素调查表调查产妇的孕次、是否有不良生育史、是否入孕妇学校、有无妊娠合并症、是否导乐式分娩、是否难产或剖宫产。判断标准:以EPDS总分≥13分为产褥期抑郁症。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360例产妇中58例EPDS评分≥13分,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为16.11%。

2.2影响产褥期抑郁症的产科因素。有不良生育史,妊娠合并症,难产或剖宫产等产科因素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产科因素的产妇(P<0.05或0.01);而上孕妇学校和导乐分娩产妇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上孕妇学校和未导乐分娩产妇(P<0.05);孕次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

3讨论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后4w内发生的抑郁症,典型的产褥期抑郁症常于产后2w内出现,表现为易激惹、恐怖、焦虑、沮丧和对自身及婴儿健康过度担忧[1]。其发生率国内约为7.6~20.9%[3,4],其差异可能与研究设计、研究工具、样本量大小不同有关。本研究显示,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16.11%。它的发生涉及生理、社会、心理、人格等因素。心理分析家认为,妇女在孕期和产后,均有暂时的心理退化现象,他们的情感脆弱,依赖性强[5]。大多数妇女在妊娠分娩时期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担心孕期是否顺利,孩子是否正常,分娩是否顺利,恐惧分娩疼痛等。如果这些不良情绪持续存在并加重,则可能发生产褥期抑郁症。

本结果发现,有不良生育史、未上孕妇学校的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率较高;产时合并症,难产或剖宫产,分娩痛均是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不良生育史为生活恶性事件,对产妇的精神造成压力和创伤,促使了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孕妇学校可增加孕妇的保健知识,使其正确认识分娩,及早发现解决其遇到的心理障碍,并做好分娩准备,可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李芬等[6]认为产时有合并症的产妇产褥期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大,吴文清等[7]认为手术分娩对产妇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Champion认为,各种不良因素如产时并发症、产钳助产、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因此,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及早发现并处理好妊娠合并症,以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1.

[2]LuomaI,JamminenJ,KaukonenP,etal.Longitudinalstudyofmaternaldepressivesymptomsandchildmed-being[J].AmAcadChildAdolescPsychiatry,2000,40(12):1367.

[3]顾玮,汤月芬,黄咏梅,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到因素分析[J].上海医学,2004,27(10):756.

[4]张欣,屠青,席薇,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4):236.

[5]杜义敏,汪向东.产后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59.

[6]李芬,韩秦,王凤琴.产后抑郁症与时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300.

[7]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等.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