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50例超声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中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50例超声观察

曾燕静张学群潘竟霞刘柯兵

曾燕静张学群潘竟霞刘柯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超室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乳腺增生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腺小叶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主要是由女性内分泌失调,体内雌、孕激素失衡,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所致。可分为单纯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两种,其病理表现为纤维组织增生,腺小叶发育不规则和腺上皮轻度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伴有腺上皮明显增生甚至瘤样增生,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症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经前症状明显,经后可减轻或消失,临床医师通过中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乳腺囊性增生;中药治疗;超声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131-01

1临床资料

50例门诊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年龄20~50岁,20岁以下3例,20-45岁36例,45岁以上11例。病程为3个月~12年,病程3个月以下5例,3个月—1年有32例,1年—5年有10例,10年以上有3例。

2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乳腺病诊断标准.临床上患者乳腺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等,或一侧或两侧乳房捫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可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乳头溢液或瘙痒。超声上可见患者乳腺回声结构紊乱,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或部分为低回声区,排除其他乳腺病变就可纳入标准。

3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药组成:当归、桂枝、茯苓、白芍、丹参、莪术、益母草、三棱等药物十五味中药为基础,随证加减,经期停用。每日一服,水煎,早晚分服。对照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单独服用三苯氧胺化,每日2次,每次10mg,连用21d,于第2个月经周期重复。

4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好转:乳腺肿块缩小,疼痛治愈减或消失;无效:乳房肿块及疼痛无变化。

5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本组50例,治愈20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

P<0.05

超声观察乳腺肿块缩小结果:显效1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附表如下:

P<0.05

5讨论

乳腺增生是常见的乳腺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病的发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尤其是卵巢分泌雌激比例失调或部分乳腺组织内雌激素受体的异常导致乳腺结紊乱,出现腺体不均匀的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以乳腺小叶、小管及末梢高度扩张而形成的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一些他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

中医学研究认为乳腺增生是“乳癖”范畴,其主要病因是情志不畅,肝郁痰凝,气滞血瘀。发病机制为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所致。肝体阴而用阳,体阴者主藏血,用阳者主疏泄,肝失疏泄,则一身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气滞血瘀,则出现乳胀痛,乳房结块等。从经络循行上,乳房是肝经,脾胃之大络循行处,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必致气血郁滞,水湿留聚乳络,使乳房的增生与复旧平衡状态被破坏,发生过度增生与复旧不全,从而出现乳房肿块,胀痛等症状。故乳腺在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中,表现为经前充盈,经后疏泄的周期变化。

治肝之法一为疏肝,二为养肝,疏肝则理肝气,使乳络疏通,选用药物柴胡、郁金、王不留行、青皮,为防辛香温燥易伤肝阴,加用当归、白芍养肝柔肝,使肝体得养,肝用得调。加用白术、获苓、薏苡仁以健运水湿,消除湿滞。用桂枝、茯苓、丹参、莪术、益母草、三棱以活血化瘀,改善全身和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减轻乳房充血水肿,抑制纤维细胞分泌,减轻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可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增生肿块的大小亦有所缓解。但并不是所有的肿块都有所变化,作为一个超声医生,我们应仔细观察多个肿块或多个结节大小的变化,这样才能发现治疗前后是否有效,对临床医生起到更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丽,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67例临床观察。临床医学杂志,2009(021)

[2]张少萍,乳腺增生中医药治疗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08(03)

[3]王世康.逍遥散加味治疗乳腺增生38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10)

[4]艾剑锋.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20例疗效观察.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