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1例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1例体会

肖远朝秦开崇罗启军

肖远朝秦开崇罗启军(天峨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广西天峨547300)

【摘要】目的:探讨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51例(165侧)。结果:平均切口长1.5Cm-1.8Cm,平均手术时间20分钟,平均住院天数4天,近期阴囊水肿4例,术后预防性口服抗生素1-2天,无切口感染,随访12个月,所有病例无一例复发,无其它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具有微创和安全经济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腹股沟斜疝;横切口;疝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13-01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疾病,发病率约为0.8~4.4%,男女比例15∶1,发病部位右侧多于左侧[1],小儿腹股沟斜疝虽有少数在2岁以内有自愈的可能,但早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应是临床外科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15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采用平行于下腹横纹的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1例中,男141例,女10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11个月,单侧148例双侧3例,其中3岁以下137例,本组病例均为可复性腹股沟斜疝,择期手术。

1.2手术方法与要点:患者术前6小时前禁饮食,婴幼儿常用静脉复合麻或肌内注射氯胺酮麻醉,6岁以上能配合的儿童可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骶管麻醉。麻醉后常规术区消毒铺无菌单,取平行于患侧下腹横纹方向的横切口,长约1.5~2.0CM。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钝性分离浅筋膜层用小直角拉钩将切口向下拉开,显露外环口,在外环口稍下方将覆盖有提睾肌及较为松动的精索组织提出切口。顺着肌纤维切开并分离提睾肌,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灰白色的疝囊,切开疝囊前壁分离横断疝囊后壁,此时应特别细心,切忽损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钝性加锐性继续向近端分离,游离疝囊达疝囊颈部即见到腹膜外脂肪为高位。充分显露好,于疝囊颈部横夹一把弯钳用4号丝线紧贴钳下行“8”字贯穿缝扎外加“1”号丝线单纯结扎一道,在距结扎线远端约0.8CM处切除残余疝囊。结扎处自然回缩,远端疝囊创面充分止血后旷置。将睾丸顺其方向牵拉至原位置,如外环口宽大应紧缩缝合,缝合切口各层组织,最后用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包扎切口,手术结束。术程一般10~20分钟。

2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随访方式门诊或电话联系,随访时间最长1年,最短6个月本组病例无一例复发及其它并发症。

3讨论

3.1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主要由于小儿腹股沟区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在胚胎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出,形成负膜鞘状突。一般情况下鞘状包裹大部分睾丸在睾丸引带的牵引下随睾丸下降,最终到达阴囊底部。小儿出生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锁成为一极细纤维带。如此过程发生异常,鞘状突未闭,与腹腔相通,一但有腹腔脏器进入,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形成先天性斜疝[2],因而小儿斜疝没有成人斜疝腹股沟管肌薄弱的因素,因此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获得满意效果,再一小儿与成人比较,腹股沟管相对较短(1-1.5CM),内外环口相距很近,因此在外环口剥离疝囊很容易达内环,行高位结扎疝囊。本病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故右侧多于左侧,有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斜疝,但明显少于男孩。

3.2小切横切口行小儿斜疝手术的优点:1)组织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本组术后无阴囊血肿发生,因对腹股沟管的原结构未作解剖,对减少术后复发有很重要的意义。2)手术时间短,入路简单,找疝囊块,一般约10~2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3)可避免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及腹股管解剖结构的破坏。

3.3注意要点:1)术前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确定疝的存在,因患者年龄小,自述能力较差,以免发生手术错位。2)手术操作者要求是高龄资的住院医师,具有较熟练成人疝手术经验,熟练局部解剖,手术操作要仔细,轻柔,避免粗暴引不必要的副损伤及疝撕裂。疝囊应剥离达高位(直至腹膜外脂肪),术中应仔细止血,不放过任一个出血点,避免出现术后阴囊血肿。3)采用氯胺酮+局部麻醉,减少氯胺酮用量,避免出现呼吸抑制,心跳骤停。4)术中应将睾丸牵至原位达阴囊内,以免发生医源性隐睾或睾丸扭转[3]。5)寻找疝囊时,钝性分离精索即可,不要过深地分离,以免损伤膀胱及精索。6)嵌顿疝不宜采用此切口。

参考文献

[1]李正.实用小儿外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7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中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0

[3]江启俊.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经验.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10(5):310

[4]马继东.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治体会.中国医刊,2003【38】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