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石艳秋

黑龙江省妇幼保健院1500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采集器在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4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标本。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行诊断性刮宫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采集标本需要的采集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率以及取材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取材满意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8.35%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9%VS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程度小的优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

关键词:子宫内膜采集器;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癌;筛查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绝经后及围绝经期女性,是在子宫内膜上出现的一组恶性上皮性细胞癌。近年来,该病每年新增病例约20万,死亡率也较高,在卵巢癌及宫颈癌之后[1]。子宫内膜癌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极早期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仅在进行其他妇科检查或健康体检中发现[2]。因此,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对于及时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4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行子宫内膜采集器来筛查子宫内膜癌,并与行诊断性刮宫的182例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4例子宫内膜癌高危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6.8±10.3)岁,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标本。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行诊断性刮宫的1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6.5±10.1)岁。两组的一般情况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一次性SAP-1型子宫内膜采集器(包括一个外套管,管芯前端连接长25mm、直径3mm的采集环)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内膜组织。采集时,将被外套管保护的采集环平稳插入宫腔底部,回缩外套管,释放采集环,然后顺时针平稳转动采集环10-20周,与此同时在宫腔内上下移动2~3次,再退回外套管内自宫腔退出。对照组进行诊断性刮宫。

1.3观察指标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以及诊断性刮宫采集标本需要的采集时间、出血量、疼痛评分(VAS)、宫颈扩张率以及取材满意度(顺利完成取材,明确标记,子宫内膜组织/细胞量足,可以进行检查,且形态良好、未破碎和污染。)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包。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出血量以及VAS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发展为恶性是渐进的过程,若能在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改变,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公认的,适合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方法,超声检查侵入性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诊断性刮宫是临床上常用的采集子宫内膜组织的方法,但是由于其操作的复杂性及使用器械较为锐利,病人比较痛苦、难以接受、费用高,患者还需承担子宫穿孔、子宫感染等风险;另外,由于取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及局限性,还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的发生。子宫内膜采集器是液基细胞学中常用的细胞采集器械,由外套管和探针组成,具有无痛、创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上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3]。本问比较了子宫内膜采集器与诊断性刮宫采集子宫内膜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集标本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取材满意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98.35%P>0.05);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9%VS9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子宫内膜采集器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及组织具有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疼痛程度小的优点,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筛查。

参考文献:

[1]向群,黄平,谢家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及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11):3567-3568.

[2]王玥元,石清芳,周庆云,等.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细胞模块在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联合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1979-1984.

[3]黄平,向群,刘媛玲.子宫内膜采集器在液基细胞学联合组织学筛查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5):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