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黄靖

云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邮编:650000

摘要:艾滋病作为一种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艾滋病逐渐成为全球各地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疾病。文章主要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艾滋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20世纪90年代,人类开始研究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感染过程的分子生物学,不断创新药物研发技术,使抗病毒药物获得明显成果,特别是抗艾滋病的药物[1]。在1987年美国FDA首次批准治疗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的上市,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治疗延误已经达到31个品种。特别是近两年,艾滋病治疗新型药物的出现,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各种治疗方式,实现了对艾滋病的有效控制。文章主要针对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艾滋病感染机制和疗效评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作为可侵袭全身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毒,和细胞相比,这一病毒相对比较小,可以寄宿在各种组织、细胞中,特别是潜伏在中枢神经系统细胞中,通过血脑屏障的保护,无法达到痊愈的效果。

血液病毒载量敏感度与细胞计数的变化主要是对患者病情、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一旦病毒载量敏感度在5000~10000ml拷贝数,CD4细胞计数小于300ml的时候,就可能感染艾滋,需要药物治疗。CD4细胞计数不断下降,表明病情已经出现恶化。病毒载量的变化和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HIVRNA不断减少,提示病情发展和死亡风险减小,而病毒载量有所增加说明治疗失败[4]。

2、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

2.1RTI

根据化学结构可分成以下几种:(1)NRTI。又称为核苷类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是通过逆转录酶和其天然底物核苷结合的活性部位,隔断病毒DNA链的延长。恩曲他滨(FTC)是一种新的NRTI,服用以后由于含有磷酸化中细胞活性的5′-三磷酸盐,能够直接进入到病毒DNA链中,和DNA链有机结合,以此终止病毒DNA链,抑制HIV-1逆转录酶和HBVDNA聚合酶活性。但是,该药物使用,只能阻隔没有感染HIV的细胞,而已经感染病毒细胞的没有任何疗效。由于药物使用有较多副作用,导致患者长时间服用会出现红细胞性贫血、减少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等症状,甚至是出现胰腺炎[2],只能联合用药。(2)NNRTI。该药物能够高度抑制HIV-1,但是不能作用于HIV-2与其余的逆转录酶病毒,该药物不是HIV逆转录酶底物竞争抑制剂,主要是借助酶活性点附近的p66疏水区,替换聚合酶结合位点,起到催化作用实现抑制HIV-1复制,由于不能抑制其余的DNA聚合酶,副作用较小,抗病毒选择指数相对较高。

2.2PI

PI酶是一种天门冬氨酸蛋白酶,主要由2个结构相似的99个氨基酸单体非共价组成的。蛋白酶抑制剂在病毒酶中经过病毒GAG、GAG-POL多肽复合物转录加工以后产生结构蛋白与PI隔断蛋白酶正常功能,让新产生的病毒不能成熟,从而失去感染性。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不仅可以抵抗初期感染的病毒,还能够阻断病毒复制后期和慢性感染细胞内的复制。当前,已被批准使用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瑞士Roche公司研发的沙奎那韦,是目前为止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抗艾滋病毒药物,对HIV-1、HIV-2都有活性,一般临床治疗多与AZT、DDI联合使用。(2)由美国Merck公司研发的茚地那韦,首先在美国上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AZT、D4T、3TC其中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其病程进展与病死率明显有所缓解。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会出现副反应,例如胆红素上升,溶血性贫血、感烟、排尿困难和肾结石等。(3)利托那韦是一种药物较强的抗病毒抑制剂,吸收效果迅速,其副反应为恶心、腹泻、呕吐和肾衰竭等。(4)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发上市的奈非那韦[3],临床和D4T、DDI联合用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副反应为腹泻。上述治疗药物均是肽类模拟物,服用后,可控制病毒载量,使CD4细胞计数逐渐增加,通常和核苷类药物联合使用。

2.3整合酶抑制剂

主要是通过HIVDNA进入患者基因对DNA进行重组反应的一种酶,借助3′末端过程与链转移过程起到催化作用,是设计高效、副作用较低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Raltegravir。是首次被批准上市的整合酶抑制剂,也是目前治疗3期的抑制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Elvitegravir。作为一种整合酶抑制剂药物,在相关研究中[3],使用该药物进行质量,其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和逆转录酶、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抗病毒起到协同作用。

2.4ELS

多种药物联合用药,具有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特点,能够快速隔断免疫缺陷病毒的复制,从而控制艾滋病病死率与发病率。但是,由于服用药物后,出现副反应、病毒耐药性成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面临的挑战。随着作用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周期与新药物的出现,新一代ELS成为了目前抗病毒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西夫韦肽。该药物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针对gp41核心结构而设计治疗艾滋病的一种多肽类融合抑制剂,目前主要用于临床实验阶段,可减少服药次数,以此提升患者用药的顺应性。(2)Maraviroe。是一种趋化因子受体CCR5拮抗剂,作为临床治疗辅助受体拮抗剂,经过阻隔T淋巴细胞表面CC趋化因子受体5防止艾滋病病毒进入细胞,患者服用后可明显减少已经产生耐药性病毒载量[4]。

结束语

艾滋病作为一种难以治愈的传染性疾病,迄今为止,世界各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达到4000万,号称“超级癌症”。近年来,人类不断研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获得明显成果,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实现了机制的突破,不仅能够控制病毒发展,减少副反应,还可通过新药物开发出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势必会成为抗艾滋病毒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晔,孙静,赵红艳,等.金砖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保障策略及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2):45-51.

[2]袁其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副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7):149-149.

[3]鲍锦库,李鑫,吴传芳,等.抗hiv药物安瑞那韦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CN103536605A[P].2014.

[4]王敏.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新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2):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