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拓展地景艺术呼唤家园文化灵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研究拓展地景艺术呼唤家园文化灵魂

谭海寿

摘要:笔者通过阐述地景艺术的概念、意义、价值,分析我国(以广西郁江流域为例)地景艺术现状,提出了建构地景艺术学科、研究体系、保护修复拓展地景艺术的基础性工作建议。

关键词:地景艺术精神家园地景科研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2-0094-02

一、地景艺术概念

(一)地景艺术是广义艺术学中一个新生的跨门类、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的前沿科学。它研究和表现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地上存在的一切景观单元、景观带、景观系统的一门综合的审美艺术。

(二)地景艺术时空范围较大,种类繁杂,内涵丰富。从属性来看,包括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两大类;从内容来看,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科学景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经济景观;从特征来看,还具有原生性、真实性、综合性、活态性、持续性、审美性等特点‘

(三)地景艺术是新生的综合生态审美艺术,它的各项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指标,尚处于探索、实践、总结过程中。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创新性的大艺术科学实践课程。它的景观系统结构的时间分布、空间格局、物理形态、心理潜质、价值选项和多元动态的多学科知识建构,具有崭新的、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它对生态资源、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的全新认识、全面保护、全程开放具有战略启示,对经济发展、商业布局、城乡规划设计、社区人文精神培养、旅游观景创新、生态环境和谐,乃至对于人的物质精神生存世界的综合治理、科学保护和持续优化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野、科学的实践、超前的意识和大胆的想象去研究、丰富和完善它。

二、地景艺术的现状

时代更替,历史变迁,长期的自然侵蚀我们被动地接受就算了,可是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伤根祸本的人为破坏,在郁江流域比比皆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神话色彩迷人的“郁江八景”已经面目全非﹔开天辟地就飞奔天成定格于横贵古道旁石山上,好一座形象生动,艺术天成的“白马山”居然在现当代人众目睽睽之下,让杀鸡取卵的水泥厂无情吞噬,魂飞魄散,害今路人失去标向,再无坐骑客游的享受了;熬首耸立郁江东岸守候尘世家园的獅子山,有双火目金睛,据说是能看穿不轨,被一水泥厂以风水不利厂房而用千顿炸药轰挖了右眼,成了独眼山,加入了生态“残联”;桂平市那很少人知道的,道佛合体的白石洞天古庙前一座极富艺术价值的丰碑,在今人赞不绝口中,在人人都想为之加固保护的呐喊声中轰然崩塌,留下了无穷的遗憾;贵县八景的“紫水滔滔入县城”今变成了“滚滚蔗糟流不停”;“东井渔歌唱月明,蒙塘夜雨长荷樱”,今已是“房地产商圈地赢,大小房屋数不清”;郁江两岸有诸多极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雄伟庙宇,如:贵港香江的三界庙、文武庙、北帝庙、民主庙、通天庙和伏波滩的伏波庙。他们在“文革”前就千百年的守护一方净土,一直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艺术价值,是善男信女,视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风调雨顺的心灵寄托,而今人们只能在废址上望洋堪叹;再者两岸那山连山的古木娇松,高低错落有致的修竹雅林,意趣天成的森林地景公园,在给予了千万年周边居民休养生息延年益寿的同时,葆山、葆水、沃田,使民以食为天成为可能。但鬼剃头式的滥砍滥伐无休无止,至今只留下死血般的瘦红土,无声的诉说着苍凉无奈光秃斑斑的血泪史!这些虽非旷世地景,没桂林的象鼻山出名,但它们一去不回也成了千古恨!

当然,人们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也有填补文化精神缺失空虚的行为。一些自以为是的“冒号”,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景园林、街头雕塑,但经不起推敲,路人非议,常常半夜拆毁。就连广西首府南宁也出现过类似的笑话。如早年雕的凤凰城标却成了脱毛瘟鸡,不到月余就自我烫刹;花了大价钱在五村岭十字路口筑立的那座令路人恐惧的三脚现代雕塑,短命不算,至今还使邕人谈雕色变,不住摇头。当然这与长官意志和幕后乌龙有密切关系。俗话说:有病不要紧,知道去治则可。而当下不知道治者大有人在,明知道是新糟蹋、豪浪费,还喜气洋洋地跟风,人云亦云,人为亦为,做一些与本土文化不沾边的地景来。诸如:把自由女神、维纳斯放在孔子庙内,,非驴非马,格格不入,可还在那里“黄婆卖瓜”,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还为其大唱赞歌。正是“商女不知的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凡起种种,不堪数说。郁江传统地景艺术在不断的缺失,郁江两岸人民还是需要保护修复其真具自己特色的地景文化艺术,找回自己的本土文化精神依托,建构自己的文化精神家园,呼唤真正的本土文化艺术灵魂的回归。郁江地域如此,全国如此!

(贵港市南江村古郡码头)

三、地景艺术价值、意义

地景生态文化建设是时代的大主题,是“发展经济学”、“协同社会学”、“和合政治学”、“审美文化学”的奇妙结合和创新突破。科学和谐、环境友好、低碳低耗、持续发展、富民强国、普惠共享、社会安全,是地景生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全新价值。地景生态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发展的强大助力。

地景生态文化学是国际上正在孕育兴起的一门综合前沿科学。它有别于传统的地理学、地形学、地貌学、地质学等单一学科,又区别于一般的景观学、行为艺术学等艺术门类。它包含地景生态学、地景艺术学、地景构造学、地景考古学、地景建筑学、地景经济学、地景旅游学、地景保护学、地景设计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是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领域。

国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过小范围的景观艺术、生态环境保护艺术,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公园、西欧和北欧的生态环境等。近十多年来,国内出现了张艺谋式的实景演出(如桂林印象刘三姐),也出现了杨丽萍式的原生态歌舞演出,这仅仅是地景生态文化的个案实践。作为大流域、大地域、多学科综合型的地景生态文化学科建设,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成功范例,国内也少见此例。

系统的教育理论研究更属空白。我国的各大专院校没有专门以此建设的学科,环资学院、环境学院、艺术学院等,亦只涉及地景艺术的小部分。就如广西大学2008年以来设置的学科,涉及到生态学的有7个相关专业,21门有关专业课,唯独缺少宏观的、全局的、大视野的地景生态文化学科的整合课程,对发挥地景生态文化资源综合优势有相当局限。

举世闻名,延绵千年的“桂林山水”就是地景生态文化建设的典范,体现了地景生态文化资源集成培育开发的加成规律。然而,由于人们地景生态文化意识薄弱,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出现全球性地景资源的严重破坏或低值开发。我国的地景生态文化的恶化也令人担忧。就拿广西来说,广西是我国新兴的快速发展区域,地景生态文化资源丰富:郁江、红水河、左江、右江、漓江、柳江、西江等流域和北部湾,十万大山、姑婆山等区域的地景生态历史文化资源,各有特色,应得到优化和整合,地景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事业决定文化高度。文化想象力激活文化创造力。文化向心力凝聚民族团结力。文化软实力构成综合国力。开发地景艺术,它的意义价值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四、建议

整合地景生态文化资源,指导生态家园,激扬民族文化,助推经济产业,给力和谐社会,是我们专家群体的宗旨。为此,我们愿意潜心研究地景文化艺术,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基础性工作。各地成立地景科学院(如广西地景艺术科学院)。整合多学科科研力量,在国内外首先创立和开设地景生态文化学科专业,培养一批地景生态科学文化艺术专门人才,尽快从事地景生态、经济、生态文化艺术研究,为生态建设提供一份智力支持。着手研究和制定各地地景生态文化规划。

(二)组织管理

1、划定好一个集科研、规划、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实力部门,设置科研经营型的具有文化力、经济力、发展力叠加效应的专门机构。

2、组建多层面的地景生态文化艺术学科专家咨询委员会。

3、建构跨学科的地景生态文化艺术学管理体系。

(三)专业活动(笔者对广西比较了解,特以广西为例)

1、在广西南宁建立“八桂生态地景艺术公园”,形成广西地景生态文化建设的科普教育、示范、推动的基础,成为广西地景资源开发、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窗口。

2、加强中国——东盟地景学科交流。

3、创办《八桂地景学》,在国内外首创一份地景生态科学、文化艺术实践型高端前沿刊物。

4、开展主题性地景科研项目(比如喀斯特地貌、人文历史标志性地景艺术的发掘保护及利用的考察研究)的学科交流。

5、开展大流域地景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专项研究规划,比如郁江流域、左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漓江流域、柳江流域、西江流域、北部湾海洋区域、十万大山山地丘陵区域等。

6、整合国土、旅游、文化、环保等部门,出台推动广西地景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政策。

7、有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景生态文化建设的艺术活动,(电影、电视、歌舞、书刊)、科技活动(规划科研、科普)、经济活动(文化产业、旅游、休闲、投资与建设)。

五、前景预测

(一)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和突破性的集科学、文化、经济、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实验改革工程。它将有助于加速这几大区域的综合协调发展,为各地的改革开放事业注入崭新的强劲的生命力。

(二)这是一项多学科综合互动的实体工程,将有力地推动教育、科研、文化、经济产业的深化改革,为这几大领域的优化合作开拓思路。

(三)这是一项全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也为高端复合人才提供多一块用武平台,它的智慧储备和释放功能十分鼓舞人心。

(四)这是一项具有示范意义和标志性价值的文化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文化建设工程,如能实现,必将成为各地的文化、科学名片,在全中国、东南亚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

*本文是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项目(编号:201203YB101)成果。

作者简介:谭海寿(1953—),男,广西人,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美术教学及油画创作(广西南宁,530023)。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7月

[2]MarkRosenthal,李美蓉译.地景艺术的态度.从竞争到崇拜[J].地景艺术,1996:91-105

[3]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

[4]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感知[M].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