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浅谈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张国霞

张国霞(山西运城市广播电视台,山西运城044000)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175-01

真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俗话说,纲举目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电视新闻标题在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就象纲或者规矩一样重要,会让读者立即产生看的兴趣,这基本上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许多读者就可能对这条新闻一扫而过。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不是好新闻。把标题制作的抢眼,说到底是为了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实践工作,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新闻标题语言的看法。

一、从新闻事件中提炼出新闻标题

要在新闻事件中提练出标题,这就需要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总结。首先记者一定要对事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如事情的起因,发展过程,结果以及事件转折最关键的地方。

好的新闻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内容,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使受众产生共鸣、好奇,从而让人产生急欲知道内容却不得的强烈愿望。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作好一个新闻标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事件的矛盾或者焦点在标题中体现出来,而且立场要鲜明,具有轰动性,耐琢磨,能引导读者看下去。好的标题会使新闻得到提升,增加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新闻产生兴趣进而看下去。而且标题一定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柔进标题之中。如我的一位同事曾做过一篇专题《关注电子测速》,介绍了电子测速的不合理方面,让人回味无穷。最后这篇专题获山西好新闻三等奖。

二、电视新闻标题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

电视新闻标题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近年来,新闻标题语言的运用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频繁出现新词新语;广泛运用字母词;语法和修辞表现手法日趋多样化。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新闻语言都要通俗,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电视新闻标题的语言也不例外。

好的标题会使新闻得到提升,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新闻产生兴趣进而阅读。如果这则新闻标题的语言通俗易懂,就会让大多数观众产生看的欲望。因此在电视新闻标题的语言使用中要注意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而且还要注意在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媒体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最后在新闻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用贴近百姓生活的用语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言。比如去年我在万荣采访的《真情化解积怨》,当事人原本是夫妻俩,因为男方为女方娘家做事而砸伤腰部以至瘫痪在床,行动不能自理,男方向女方娘家提出赔偿,两件事导致了女方提出离婚,双方闹了很长时间,最后在万荣法院的多次调解下,给男方赔偿,双方离婚,最后的结果双方都很满意。在这起案件中,如果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也就是这么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没有万荣法院的多次调解,事情就不会圆满解决,我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让一件小事蕴含的大意义显示出来,最后获得2009年山西省电影电视专题类二等奖。

三、电视新闻标题的语言要准确生动

电视新闻标题的语言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要求: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准确,就是题合文意,概括得当;鲜明,就是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地体现在标题中;形象,就是读之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犹如面对电视镜头;生动,就是使标题生机勃勃,动感强烈。新闻标题的准确性、鲜明性,是新闻标题语言的两个要素。人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具有鲜明性。但是,鲜明性必须以准确性为前提条件。有了准确性,标题愈鲜明,文章的旗帜举得亦愈高,愈能抓住读者;标题不准确,就可能误导读者,造成词不达意,离题万里的后果。完全可以这样说,准确的标题是新闻写作中的首要条件。同时,新闻标题还要生动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应在标题制作上结合文章内容采用幽默、成语、俗语等方式进行包装,从而使电视新闻从标题开始就达到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效果。比如我曾作过一篇专题,内容是:垣曲县乡司法所的所长和村委主任把农民的退耕还林直补卡领走,一开始的题目是《谁动了我的退耕还林直补卡》,题目是准确无误,可是一是冗长,二是不生动,经过几次推敲后修改为《谁动了我的直补卡》,这样就在语言上既准确无误,又生动形象,还在内容上又形成了悬念。

四、电视新闻标题语言的形式要美

电视新闻标题的形式要美,是指电视新闻作者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有机组合使新闻标题呈现出一种美的境界。它主要有几种呈现形态:整齐一律、平衡对称、错落有致等;电视新闻标题的美,是新闻标题的内在情思,它蕴藏于新闻标题的内在结构中,是新闻标题最深沉最含蓄的美。新闻标题的意蕴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虚实互补、一语双关、诗情画意,新闻标题的意蕴美是和形式美离不开的,二者是一种相互包容的关系。如笔者曾经作过这样一篇专题,是运城市电视台法制扫描的一期节目,是新绛县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扔木棍时不小心弄瞎了孩子的眼睛,开始做的标题是这样的:《谁弄瞎了我孩子的眼睛》。做完后感觉这一标题不能提练文章的主题,根本无法吸引读者。于是修改为:《小木棍惹大祸》,标题修改后,立刻被采纳。所以电视新闻记者应在标题的制作上根据句式,根据语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从反语、幽默语、成语、数字,谐音俗语等方面进行讲究标题用语美和意境。

五、记者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作为现代人,作为电视人,如果自己都孤陋寡闻,如一只井底之蛙,还怎么在时代前列的新闻岗位上工作?新闻记者报道的是各行各业的人和事,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在新闻事业中做到得心应手。有人说新闻记者是“杂家”,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记者所面对和反映的是整个社会,许多相关的知识都要认真学习。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观念、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闻记者还要紧跟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新闻,才能做出好的电视新闻标题。

总之,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新闻传播中起到灵魂的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新闻标题的质量决定了整个稿子的质量,同时也为新闻内容的展开拉开了序幕。所以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标题,对整篇文章来说,如“画龙点睛”,又如主心骨。因此,对于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决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进行深思熟虑,充分挖掘,要有那种“推敲”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作出一个好的标题,才能作出一期好的新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