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应当添加更多的“人本”元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1

教学设计应当添加更多的“人本”元素

鲍秋香

鲍秋香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课题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学设计直接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也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笔者倡导“设计人本教学,构筑人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即教学设计应当加入更多的“人本”元素。上午观看的《荷塘月色》的教学录像,其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扫公开课执教教师喜欢拿学生作秀的姿态,注重指导学生自己去诵读,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境界,读出滋味。

如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严格来说,该提法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以上提法会导致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事实上也出现了这样的结果:以教师为主导必然会导致“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必然导致“以学生为中心”或“牧羊式教学”,以训练为主线必然会导致“以训练为中心”而陷入“题海”战术。教师心中要么没有学生,要么只有学生;要么没有训练,要么只有训练。所谓“设计人本教学,构筑人本课堂”,就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里的“人”是教师,更是学生。教师的“教”也好,学生的“学”也好,教师指导学生的“训练”也好,都是“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育人”活动。

教师与学生都是“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文化、生活背景以及爱好、特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时,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心中有自我”

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实施教学的硬件与软件条件,发挥自身特长,避开自身缺陷,以便更好地去组织教学,因为只有能够发挥教师自身特长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所以,作为教师不能盲目地效仿别人的教学设计方法,更不能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丧失“我”的特殊存在。马斯洛提醒人们:一定不要忘记自主的自我和纯粹的心灵。丧失了“自我”的教师只能是一个“老师混子”或是一个“教书工匠”,不可能成为大家。

二、“心中有学生”

笔者一再强调,所谓的“教学”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合称,而是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学”的过程。从“教学设计”的定义中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学”的“设计”。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需要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来检验的,近年来“教学过程最优化”成为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课题,是指在现有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其根本途径还是离不开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渠道也增多,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社会对教师给予了更大的期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心中有学生。

三、“心中有真爱”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一个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哪怕是体罚或出手打自己的孩子,同样会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按照马斯洛的说法,儿童就像海绵一样,他们吸收着周围所有的信息与影响,并把这些因素融入到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之中。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真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懂得学生的需要。弗洛姆说过,每一个爱孩子的母亲都具备创造性格。笔者也斗胆说一句:只有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

马斯洛说过,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人几乎整个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因而也引发了一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停地去尝试,不停地去思考,不停地去总结,不仅仅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人本”元素,在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甚至在人生的过程中,都牢记“人本”元素,打破陈旧的“模式”,确立因人而异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良好的沟通,激发自身和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要做到“心中有自我”,“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