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聋生低段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刍谈聋生低段语文教学

张林芳

张林芳(渠县渠县特殊教育学校渠县635200)

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吹进校园。各中小学校迅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入素质教育。因此,特殊教育也不甘落后,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改变授予残障学生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班层次不同的学生均能从愉快中学习,玩中获知,总结了多年宝贵经验,探索出几种对聋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爱心激发聋儿的学习兴趣

1、用爱心激发聋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心理得到康复。

聋儿由于身体缺陷,行为活动受到局限,从而自尊心受损,加之周围环境的歧视,更会加重他们自信心的丧失,产生一种负性心理,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在工作中,一是为聋儿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语训班里没有歧视,也没有嘲笑,聋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二是用完成一些简单的事让聋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自己虽有缺陷,但不是完全无用,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我还利用思品课给他们讲张海迪、成洁的故事,鼓励他们立志、树立生活的信心,从而让其心理得到康复,为今后的生活消除心理障碍。

2、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让哑巴开口说话。

兴趣,对于激发聋儿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聋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与不足,经常学习无兴趣,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法交潜使用,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因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语训班的赵垒同学,刚入学时除有一点儿残余听力外,什么都不会说、不会作,我利用他仅有的听力,主要对他进行口语训练。训练过程中,由于孩子小、贪玩,老觉得训练过程辛苦,曾经多次放弃训练。我根据他好动的特点,采用各种适合他的教育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鼓励他练习用嘴说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六年坚持不懈的训练,现在的吕辉基本能用口语与人对话,前后几乎判若两人。

二、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狠抓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聋儿教育过程的一个主要构成因素,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式,运用得当与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教学的方向和性质。

1、直观演示法。聋儿抽象思维发展迟缓,直观教学法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这对聋儿进行认识事物、掌握技能的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在分析比较声母:b和d,p和q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在黑板上画了个苹果,用刀分苹果,从柄分起(边讲边画),然后用手语教他们比顺口溜:“d、b好像分苹果,b、d肚子对肚子”。比较p和q时,在黑板上画倒放的苹果,也用刀分苹果,同样也教顺口溜:“p、q也像分苹果,p、q脸皮对脸皮”。……我认为采用这样的语言与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激发聋儿的学习兴趣,又可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

2、分解教学法。是一种把物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或技能分解为一个一个简单的步骤或步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教学中,我根据聋儿的残疾程度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针对不同的儿童确定不同的起点,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用循序渐进的小步子教学,然后分析、评价学习效果。如:在教“操”字时,我利用幻灯机,通过教学胶片,把“操”字分解成“扌”“品”“木”三个部分,通过幻灯机进行多次分解、组合演示,把一个复杂的字变成简单的字或部首,使学生容易识别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法,大部分学生既掌握了“操”字,也学会了这一方法,并在以后学习“辫”字时加以运用。

3、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向聋儿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矫正缺陷,让聋儿在生活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可促进聋儿道德品质与个性的形成,扩大其生活范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对聋儿最为适用,这就力求游戏有趣味,寓教于乐,通过老师在备课中狠下功夫,精心设计训练内容,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学、乐中练。如“视觉追踪游戏”,通过引导观察,寻找图片中的缺笔;寻找失物、在任意数群中寻找某一数码;在做“商店”游戏时,可以让儿童学习日常用语;做“解放军”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优良品质……还可以通过游戏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这样,也就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多重感觉教学法。多重感觉教学法又称:视——听——动——触教学法,它是一种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多渠道与途径,从各方面感受教材,接受信息,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上词汇教学时,将生字写在黑板上,在重点笔画上用彩色笔描红(视觉刺激),老师用嘴读,手语同时打出,聋儿配合手语模仿老师口形跟读(动作与听觉刺激),儿童基本能按口形发音后,要求他们抄写并造句(动作与触觉刺激)。

5、巩固教学法。聋儿由于生理机能与正常儿常存在较大差异,对事物的认识显得格外迟缓,但遗忘率却很高。根据这一特征,我在教学时尽量将教学内容适当减少,并反复进行教学,使事物不断在他们头脑中得到强化,继而初步了解事物。

三、正确运用口语和手语

聋童丧失了听力,上学前没有说话基础,入学后仅凭视觉模仿老师口形来学说话。汉字形体复杂,千变万化,同音字又多,仅凭视觉模仿学发音确实有难度,要发音准确更是困难。我国目前还没有使用拼音文字,聋生学拼音也不容易巩固,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条件下,他们可能看清、看懂老师的一些口形,但离开了课堂这个特定的有声环境就不顶事了。口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文字的有声符号,并和文字直接联系起来,记住这些符号,就可以逐步培养聋生的语言,并用这些语言来进行思维活动。因此,本人认为口语教学的目的,是训练聋生牢记这些有声符号,最终把它变成语言形式。手势语是聋人特有的无声语言,是语言的一种,我们应承认,聋人离不开手语。手势语有着它独特的优点——具体形象,一目了然。手语亦能和口语密切配合,比较完整、准确地传递信息。口语教学若排斥手语,要使学生看清、看懂词语和句子便很困难。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演示口形“老实”,学生板书成“老师”。如果在演示口形的同时,结合手势语,手势语按口语的顺序打出,聋儿就不至于混淆、看错。个人认为不应禁用手势语,我们的责任是学好《中国手语》。在教学实践中,我体验到口语和手语作为教学手段,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它俩不应互相排斥,而要取长补短,互相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为

它们都能提高聋生的书面语水平。

总之,教学有法,然无定法。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各种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深深地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把素质教育贯穿整过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