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刘燕

刘燕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中蒙医院(内蒙古阿拉善750300)〖BT)〗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3--

祖国医学在几千年抗高血压病史中,高血压病的名词但依据其症状与体征,归属于中医的眩晕症的范畴之内。眩晕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目眩是指眼花或眼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站立不稳,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不能站稳,或拌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眩晕的病机主要是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以及痰浊中阻、淤血停留、上扰清空或蒙蔽清窍、脑失荣所致。尤此应发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脑、肾的损伤。中医认为的心,就包括脑的功能。《黄帝内经》载:“心主神明”,所调的神明,专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多种脑的功能的表现。《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证发病有与之风邪有关,因此,在眩晕证的末期的中风,归属于中医的厥、脱之证。具体详细可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根据患者脏腑、气血、阴阳、痰湿瘀滞病特征。依据人体的个体差异,建立在整体观念与辩证施护的理论指导下,实行整体化的施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与施护的过程中,各家医学流派认识不统一,自古有痰、气、风三种致眩晕说,以及淤血致病说,更加丰富祖国医学的内涵。

1临床常见的高血压病,中医辩证施护的类型:

1.1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痛目胀、急躁易怒、面时潮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施护的方法:药物可选汤剂,镇肝熄风汤,成药牛黄降压丸,也可用菊花30克于绞古蘭茶,开水泡服代茶饮。针刺风池、太冲、合谷或肝俞、肾俞、三阴交等。选用决明子海带饮,草决明15克、海带10克,先煎草决明,取药汁煮海带至熟,吃海带喝汤,日一次连服半月。

1.2气血亏虚: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唇甲不华、神疲樕言,纳食减少,舌质淡,脉细弱。

施护方法:药物可选用十全大补丸,或用党参15克、当归10克、水煎服。针刺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百合、脾俞等用辅法。选莲子红枣粥,莲子50克、红枣20克、糯米100克加适量水同煮,成粥时加入冰糖适量、每次一碗,每日1-2次,也可用枸杞10克,大枣2枚加红茶泡服。

1.3肾精不足:精神痿靡、腰膝酸软、少寐耳鸣、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兼有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弱。

施护方法:药物、肾阴虚可服六味地黄丸,阳虚者可服金贵肾气丸。针刺肾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太溪等補法。选海参冰糖羹。海参30克水煮后加糖适量口服日一次。

1.4痰湿中阻:眩晕而头重如蒙、胸脘痞满、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施护方法:药物可选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治疗。

可针刺内关、中脘、丰隆、风池等穴。用陈皮10克代茶饮。

1.5淤血阻络:眩晕、头痛或健忘、失眠、精神不振,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炫涩或细涩。

施护方法:药物可用通窍活血汤主之。针刺百合、上星、风池等。调护情志、乐观处世、避免情绪波动,优思过度,以防变生他证。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青年期男性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高于男性,且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我在日常监测的数据来看,阿拉善盟高血压病发病率,农牧区的发病率高于城镇人,优以吉兰泰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牧区以奶肉和饮用高盐碱水、少食新鲜蔬菜有关。

2高血压病的养生摄护

2.1一般施护

2.1.1保证身心休息与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活动能力。保持居室安静,避免环境嘈杂,避免劳累,情绪激动,不规律服药。

2.1.2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工作。

2.1.3避免潜在的危险:如剧烈的运动。

2.1.4增加运动,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度运动,一般慢跑或步行,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2.2合理饮食: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控制在﹤25。减少钠和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限制饮酒及吸烟。

2.3心里调护: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4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心理训练,音乐治疗、缓慢呼吸、气功锻炼。

高血压病患者用药指导:

告知病人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指导病人及家属坚持服用治疗,帮助病人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系统建立,如自测血压,有疑问可在社区门诊就诊。

生活方式指导: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过饱,少食多餐,防止便秘,控制体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要防止高血压病出现诸多合并症,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将祖国医学的治本病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既是本病先防,即病防变。本文是我从事护理工作对眩晕的心得,请同道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