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看客”现象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身边的“看客”现象浅析

侯志超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户县710302

摘要:“看客”一词从鲁迅提出以后,探讨的人很多,这种现象也曾一度在我们生活中几近绝迹。近些年,由于种种原因,“看客”在我们身边又多起来了,而且有了新时代的新特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反思。

关键词:看客;性质;原因

“看客”简单而言就是旁观者,围观的人。是指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如梁启超《呵旁观者文》文中所说“旁观者,如立于东岸,观西岸之火灾,而望其红光以为乐。如立于此船观彼船之沉溺,而睹其凫浴以为欢。”当代中国人最早认识“看客”一词大概是在中学学习鲁迅作品的时候。《〈呐喊〉自序》第一次提出“看客”:“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药》将看客做了形象的描绘:“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等作品中的一群群的看客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看客”看的是别人的不如意,揭的是弱者的伤疤,通过咀嚼他人的痛苦来满足自己。“看客”们并非大奸大恶之徒,精神的空虚、信仰的缺失导致了这些人精神上的无意识、麻木和行为上的冷漠、扭曲。这是近百年前有责任心的作家给我们揭示的旧的社会的愚民弊端、人性的愚昧冷漠,我们叫它国民性。

有人说,中国的“看客”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其实不然,林语堂说,“秦汉以前,国人血性凛然,大义浩然,多慷概悲歌之士;隋唐时代,气度恢宏,正气泱然,蝇营苟且之辈非时矣;然五代以降,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性,酱缸社会及人性,伪善是为世风矣;更有甚者:元清异族,专制统治,酷烈异常!为生存及利益计,由是汉奸辈出,看客文化亦发扬光大成为主要之国民性也。”

这种“国民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几乎绝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社会体系合理,政府在社会价值观倡导方面措施得力,社会公共安全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很好,而且当时社会人口流动性较差,所以当时的社会治安是相当好的。见死不救、见危不助除却文革的划线站队之外,很少发生。

近些年,“看客”在我们身边又多起来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的事屡见媒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了,立刻会围上一群人,等到要提供证词时,他们均三缄其口;围观跳楼者、自焚者,怂恿当事人跳楼、自焚,给自己以新奇的刺激。很多人或在背后或在暗处义愤填膺,在网上声讨种种丑恶的行为,但是临到自己了,就默不吱声,甚至还会推波助澜成为新的“看客”。尤其在网络时代,围观、拍照、传视频成为常态,而伸手帮忙的倒成了“稀有动物”。

以前我们把看客产生的理由归咎于封建专制压迫和愚民统治。时至今日,没有了封建专制的压迫,而且国家昌盛、民族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看客却在我们身边悄然“复苏”,这不能不促使我们深思时下的看客产生的原因。

当然首先是历史原因。看客泛滥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有关。如儒家提倡的有尊卑等级的“仁爱”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了一道道森严的等级高墙,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传统处世哲学中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枪打出头鸟”等,无一不让国人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几千年的奴化式的教育造成国民的盲从和思考能力退化。时至今日,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以“听话”、“乖”为标准评判我们的下一代。

其次是社会转型原因。我们正处在社会从农业为主转向工业化为主、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期,旧的政治、经济、意识秩序正在破坏淘汰,新的秩序正在建立之中,新旧交替时期的社会矛盾凸显引发民众的不安定感,频发的非常规突发事件提升了整个社会普遍的焦虑与恐惧。流动人口急剧加大,社会治安状况迅速复杂化,使得社会公共安全制度已显得力不从心。而我们社会安全制度设计中又不提倡自救。面对着变化的形势很多人也缺乏自救意识,而社会也缺乏对见义勇为的保护制度。种种因素促使越来越多民众成了看客。

第三,教育偏失原因。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变化了,以经济导向的价值原则左右着社会。在经济为主角的时代,文化和教育实际上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是经济的附庸。我们的教育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基础教育中出现了明显的功利化的“重智轻德”倾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与教育的缺失使年轻人中道德滑坡现象严重,很多人的人生哲学是实用、自我中心,他们缺少关爱、缺少社会同情。甚至出现一切好坏美丑的判断都在以“能否给我带来快乐”为标准,这是相当危险的。以经济导向的价值原则使整个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逐渐增强,彼此之间的“冷漠”程度也在迅速增强。

另外,媒体上充斥着恐怖事件、暴力冲突、有害食物、物价与房价的涨落等报道,人们感觉到生存危机。每当社会上出现类似的报道或评判时,多则引起社会讨论一番,少则微博、朋友圈发布一些状态,很快这类话题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我们的注意力又会被新的话题所攫取。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似乎与他人,与社会和世界的距离被拉近了,但是这种拉近却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热闹非凡、热点不断的环境当中,丢掉了独处的思考与内省,给自己预留的平心静气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在网络、智能手机的辅助下,很多人将看到的“大片”随时随地分享给他人,而对现实中的身边的人却是很冷淡,大量的“低头族”对身边的人看都不看一眼,这为当代高级看客的成长提供了温床。

时下看客泛滥究其根源,是人的欲望在期待与现实中挣扎,对物质的追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无暇应对外界的求助的呼喊声,欲望的无限膨胀使得人与人之间长出了隔膜和冷漠。

看客日渐增多,危害自不待言,甚至让整个社会处在一种“人人自危”的状态。想要从根本上消灭身边的看客现象要走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要使转型期的社会尽快转入正常轨道,加大“宣扬正义,弘扬正气”的力度,加强道德与人格教育,完善对公益行为相关的保障制度,媒体也要多报道宣传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事情,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不冷漠的人,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呵旁观者文》,百度百科

2、付纯渊,邹志远.《麻木的表相冷漠的内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