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张美琼邓洁英

张美琼邓洁英(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脑外科一区广东江门529031)

【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335-02

【摘要】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用回顾性的方法对1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股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防范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深静脉置管术广泛应用于危重病人救治、长期静脉营养等方面。与普通静脉输注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感染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对本科2007年7月~2009年6月共发生18例中心静脉置管出现导管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5~84岁,导管留置时间3~31d。静脉置管途径:锁骨下静脉10例,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共插管18次。

1.2感染判定标准

1.2.1局部感染

置管处皮肤有红肿、痛、硬结、伴或不伴有渗液,细菌培养阳性。

1.2.2

全身感染置管期间出现畏寒、发热伴血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且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经抗生素治疗后菌血症即得到控制者。

2结果根据拔管后导管尖细菌培养结果,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的各种相关因素

3.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权衡利弊,为了减少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股静脉穿刺;少用颈内静脉。

3.2

穿刺前护理穿刺前应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避免人员走动和清扫地面。术者应戴无菌手套、帽子和口罩,按要求备皮,用安尔碘消毒,消毒范围为10cm×10cm,然后扩大铺洞巾、无菌巾形成一无菌区。穿刺者动作稳、准、轻柔、迅速,尽量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暴露时间。

3.3穿刺中配合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穿刺过程中如误穿入动脉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10~20min后重新穿刺,避免形成皮下血肿造成后期感染。

3.4穿刺后护理

3.4.1

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如有脱出,需作好标记及管道标识。

3.4.2

穿刺口皮肤qod用安尔碘消毒,再用无菌纱布用5×7cm大3M敷料覆盖,并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疑有污染或出汗明显应立即更换敷料。

3.4.3

肝素帽q3d更换,如滴注脂肪乳,输注血制品,或疑污染,渗漏液体时应立即更换。

3.4.4

输液管道应每天更换。若输血或蛋白制剂后应立即更换输液管道。

3.4.5

严格消毒三通及导管各接口处,尽量减少接口处脱出和开启的几率。导管末端连接肝素帽或三通接头,以避免导管接头污染。输液前用安尔碘彻底消毒肝素帽后连接输液。

3.4.6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化学性静脉炎和血栓形成及导管阻塞。出现管道堵塞不能用力将血块推入静脉,应采用肝素将血块溶解后再进行输液。

为了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前后可用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但肝素盐水也要确保无菌。

3.5

严密观察病情,体温是监测感染发生的重要指征置管后,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达39.5℃以上者,在排除其他系统感染后,应先考虑为深静脉感染,必须停止输液,以无菌方法拔导管,并把导管末端及管腔残余液滴入细菌培养皿内采血样送细菌培养。

3.6

每班记录导管置入长度,如出现局部感染或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立即拔除导管。

3.7尽可能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达到治疗目的后应立即拔管。

4体会

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已被广泛推广,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做好管道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针对烦躁或不合作患者还应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星南.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全科护理,7(9):2283.

[2]赵霞.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