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之花”在语文复习中绽放——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思维之花”在语文复习中绽放——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黄美欢

黄美欢

井岸镇龙西小学广东珠海519000

【内容摘要】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方式,德国哲学家逖慈根曾强调,重复是学习之母。复习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串联,避免前后知识脱离与割裂,还利于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是重要的课型,对于小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搭建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复习课、思维导图、运用研究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是重要的课型,对于小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搭建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语文复习中,由于知识多而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的混乱和目的性的偏差。再加上“炒冷饭”式的复习方法:读课文、读词语、听写、背诵、默写、测验等机械的练习,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即使老师花尽心机,学生绞尽脑汁,但效果收获不大。因此,语文课如何复习,一直是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我们试图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一、以《鲸》为例制作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热情。

思维导图对学生而言是从没接触过的新事物,学生对于绘制思维导图没有任何基础可言,因而在研究初期,我们首先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那么,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因为这概念太抽象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无法理解,更会产生一种恐惧感。《鲸》是刚学过的一篇说明文,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的同时,我边在黑板制作思维导图。

1、我在黑板中央画了一头鲸,上面写上“鲸”,整个思维导图将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2、围绕中心主题进行思考,画出各个分支,如课文写了鲸哪几方面的特点;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等,然后在每个分支上写上分别写上这些关键词。3、寻找各个分支的内容,用线条、颜色等把相关的分支连起来。4、如此类推,可在各个分支中再添上小分支。6、根据自己的实际与所需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如图1)。图1

当一张蜘蛛网般的思维导图呈现在黑板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发出赞叹。同学们的表现让我充满了信心与期望,促使我迫不及待地运用在教学中。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复习中的运用

(一)、巧用思维导图,整理课文知识要点

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总要求学生把课文反复朗读,祈求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机械化的抄词语、抄课文、背诵、听写等。学生不仅感到厌倦,而且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试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各项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来。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我没有限制学生的内容,更没有指定格式。结果,第一次所做的思维导图五花八门。有的思维导图过于简单,只出现第一分支;有的过于繁琐,大量抄摘文中的句子;有的在外观上大做文章,图画画得多而漂亮,内容空洞……当我看到手中一张张思维导图时,我并没有苦恼,我反而感到一点点的欣慰,因为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小精灵”跃然纸上,这是孩子们的思维在跳跃。我没有急于指出孩子们的不足,我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反馈自己的作品。课后,我让同学们重做一次思维导图,结果让我心头一振,孩子们做得实在太好了。每个分支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条理清晰;各层面知识点紧密相联。同学们经过交流,在分支上添加成分,使思维导图更加完善了。有主要内容、多音字组词、容易错的字、好词佳句、感想或收获等等。内容尽管雷同,并存在着不足,但每一张思维导图都独一无二。(如图2)

图2

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板书或是让学生自己绘制出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科学探索的思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和因材施教。让学生强化和深化所学过的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大脑中的思维导图,大大提升语文复习的效果。

(二)、巧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单元知识

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结构梳理中,我们以单元主题“走进西部”为中心点,引导学生以每篇课文、语文园地等作为第一分支。接着,找出与第一分支相联的内容作为第二分支。如: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多音字、写作手法、读后感受等。日积月累的内容可写上关键词或自己容易错误的句子。而作文可以写上习作题目,编写提纲或文中的好词好句等。课后,要求学生们独立绘制单元知识导图,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对比,查漏补缺。经过在小组内的思维碰撞,使导图内容更加完善。在收回来的思维导图中,我发现学生这次做的比之前做的课文导图更完美,更能突出单元的主题,分支也能做到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没有之前那样,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也没有之前的花巧。

(三)、巧用思维导图,巩固专题练习

单元复习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是对整个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概括、总结,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跨越式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一环。然而,专题复习更是整个学期所有知识的最终提升与检验。从单元复习到专题复习,从期中到期末复习,教师常常感叹复习效果不理想,学生掌握知识点不牢靠。一学期下来,在进行高年段的专项复习时,不难见到:由于语文的类型多样,如:多音字组词、形近字组词、修改病句、按要求改写句子、修辞手法、古诗词理解……知识的零散琐碎,让教师们不知从何入手,复习中往往有遗漏。如果能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则会有序许多。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思维导图是图解工具,它能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化繁为简。例如专项复习病句修改,病句类型和修改符号是学生容易弄混的地方,利用思维导图将主要的病句类型,辅以相应的修改符号,抓住关键词“增”“删”“换”、“调”,或列出所有病因类型,这样,病句修改就一目了然。类似的思维导图还可以应用于修辞手法、按要求写句子等。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制作已有一定基础,这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做多元性的思维导图,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创新与思维能力,让复习效果更上一层。

总之,如果没有清晰逻辑有条理的串联起来,仅仅只是针对零散的知识点做逐个击破的话,不仅耗时而且极容易混淆和遗忘,所有的知识就不能融为一个体系,也没法达到全面掌握。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探索与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也给更多的教育者提供了尝试的机会。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复习中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巧用思维导图将为语文复习课注入新的活力,使语文复习课走向“轻负高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大胆实践,不断改进,让“思维之花”在语文复习课堂中绽放生命!

参考文献: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马志伟?

2、《谈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李红英?

3、《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理念》http://www.sohu.com/a/218457609_700351

4、《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文单元知识》

5、《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

6、《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单元整体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