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对临床诊治的意义

/ 1

浅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对临床诊治的意义

夏晓光(本溪市铁路医院呼吸内科辽宁本溪11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在我国,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为了促使社会、政府和患者对COPD的关注,提高COPD的诊治水平,降低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根据我国相关的研究成果,参照国外资料,在2002年《指南》的框架下进行修改,制定了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现就学习《指南(2007年版)》关于定义、诊断、治疗等方面观点,结合基层医院工作实际,谈其对临床的意义。

1定义、诊断

1.1基层医院由于认识问题,对COPD患者的防治缺乏信心,认为在诊断和治疗上很难有所作为,《指南(2007年版)》在定义的一开始就明确指出COPD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旨在克服COPD防治领域中的消极、悲观情绪,提倡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COPD的防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护人员必须有充分的耐心、细心和信心,这样才能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位置。

1.2《指南(2007年版)》非常明确的提出吸烟和被动吸烟是COPD发病中的主要因素,而我国民众普遍对烟草依赖病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医务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五点八,其中男性医务人员吸烟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十。钟南山教授倡导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呼吸疾病医生更应从自身做起,远离烟草,做好表率,支持控烟。医生是协助戒烟的最佳人选,烟草是医生面对的最可预防的致病因素,医生在临床提出健康的建议比任何人都令人信服。

1.3再次强调肺功能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删除了FEV1<80%预计值这一标准,因为I级(轻度)患者FEV1≥80%预计值,两者相互矛盾,同时也避免了将轻度COPD患者排除在COPD诊断之外;同时按肺功能将COPD分为四级。这样的描述,使定义更加严谨,诊断思路清晰,较《02版指南》更有操作性,便于基层医院的医生遵循。

1.4《指南(2007年版)》中明确指出支气管哮喘不是COPD,虽然部分病程长的哮喘患者与COPD很难鉴别,但这种以发病机制进行的定义更加科学,说明医学界对COPD的研究更进了一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2治疗

2.1随着对COPD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各类药物治疗效果的长期观察,《指南(2007年版)》对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的吸入治疗给予了肯定。

2.2由于当地经济水平和人群对COPD的认识不足,基层医院接诊的患者基本上均为急性加重期,对抗生素、氧疗、茶碱类药物等的使用较多,患者也易于接受;病情稳定后,由于多种原因,基本上停止后续稳定期的治疗。通过对《指南(2007年版)》的学习,基层医院应加强COPD稳定期的治疗,前提是重视健康教育和管理,取得患者的配合。可喜的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加大了社区建设的步伐,并已经将COPD纳入到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相信可以提高患者及有关人员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的配合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2.3近两年,COPD的治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成本低廉的羧甲司坦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应用新的抗炎药物和修复肺损伤等防治方法,对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前景日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