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早期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赵明佳

赵明佳(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637000)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自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68例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术后肠内营养护理方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中5例患者出现腹泻、3例出现鼻肠管堵塞,经处理后均解决。全部患者营养有所改善,恢复速度加快。结论早期胃癌根治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加快肠道的恢复速度,相比较于常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以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248-02

目前胃癌是我国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加之胃癌早期诊断困难,疾病病死率远远高于其他癌症,胃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案。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缺乏率可高达49.1%[1],手术的重大创伤以及术后消化功能障碍,使得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当今解决胃癌患者营养缺乏的主要手段,肠内营养支持(EN)是指经口或营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营养素的一种方法。有研究表示,EN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通过给患者供应必需的能量,减少机体恢复的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是目前为止一项经济、安全效果显著的治疗手段。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笔者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全部患者均经胃部活检诊断为胃癌,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21例行全胃切除术,47例行远端胃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16例,男女患病比例为3:1;年龄在39岁到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7.5岁。

1.2方法:患者于术前留置鼻肠管,此次手术采用的鼻肠管为北京灵泽医药技术公司提供,长为130cm,直径为2mm。术中由术者将营养管放置于吻合口下方20~30cm处,拔除管内的金属导丝,妥善固定。术后6~8小时由鼻肠管滴注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氯化钠500ml~1000ml,30ml~40ml/h,以促进肠道蠕动,使肠道逐步增强消化功能,患者若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于术后24小时滴注EN制剂500ml,50~65ml/h,EN制剂的滴注总量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滴注速度可通过输液泵进行调节。滴注液体使用温控器将液体加热至30℃~40℃。本组使用的EN制剂为能全力,制剂成份包含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含有水、麦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多种膳食纤维、卵磷脂、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要素,含热量4.18KJ/ml,无需调配,保证液体的安全性,又减轻临床护理的工作量。

2结果

本组治疗中无一死亡病例,术后5d均恢复肛门排气,营养状况良好。术后肠内营养中有5例出现腹泻,后经减慢滴注速度,重新调节营养液温度,控制营养液的量后,腹泻现象均改善;3例出现鼻肠管堵塞,用注射器抽吸后缓慢推注适量生理盐水后管腔重获通畅;无鼻肠管脱落。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胃癌患者得知病情后必然产生消极情绪,在手术前后由于紧张情绪会将痛苦感觉扩大,这时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讲解疾病的治疗方案、预后情况以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术前、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留置鼻肠管的目的、作用,强调留置鼻肠管的重要性,减轻患者因对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争取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术后固定留置管,告知患者不可自行拔除,产生不适感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护理人员应了解其患者心理状态和感受,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因人施护,使患者积极配合[2]。

3.2鼻肠管护理

3.2.1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鼻肠管脱落。患者因留置鼻肠管的时间较长,存在患者因烦躁而自行拔除或熟睡后不慎脱落的可能性。故在选择鼻肠管时应尽量使用质地柔弱的鼻肠管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鼻肠管的固定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组患者中,笔者采用3M贴固定在患者的鼻梁上然后交叉绕在鼻腔外的鼻肠管上,相对于传统的固定方法,此法既便捷又牢固,注意定期更换鼻贴。每日2次检查鼻肠管外漏的长度,并做好标记。

3.2.2保持鼻肠管的通畅。营养液本身质地粘稠、易沉淀,常引起鼻肠管堵塞。因此,在进行肠内营养前后护理人员应使用30ml温开水冲洗鼻肠管,患者有特殊情况需中断输注营养液时,也应使用温开水冲洗鼻肠管,连续输注时应每4~6小时冲洗鼻肠管。注入口服药时应充分将药物碾碎,防止堵塞鼻肠管。

3.3口、鼻护理

患者术后留置鼻肠管,长时间压迫鼻咽部,导致鼻咽部黏膜水肿,加之患者术后唾液淀粉酶分泌减少,容易引发细菌滋生,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每日2次口腔护理,及时发现口腔感染以及溃疡情况。患者由于被迫采取口腔呼吸,造成口腔干燥、疼痛,指导患者多漱口,定期进行雾化吸入,一减轻导管对咽喉部的刺激。

3.4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胃癌术后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由于患者手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加之营养液的温度、滴速浓度等方面的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肠内营养时我们先注入温开水逐步激活肠道功能,开始注入营养液后应给与均匀的速度滴入,使用温控器保持液体保持恒温;液体输入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保证液体在有效期内、无污染;患者因术后禁食时间长,水供应不足,或摄入高渗营养液引起腹泻,导致脱水和血钠升高。因此应足量补液,根据医嘱随时监测水,电解质,肝,肾功能,白蛋白,尿素氮,准确记录患者24h出入量,腹泻时尤其记录其排便的次数和量;吸入性肺炎是肠内营养较严重的并发症,原因在于胃排空不良,营养液反流引起误吸。因此,对老年人、呼吸功能较差,吞咽反应差和昏迷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严密监护预防胃潴留和返流,在营养液输注过程冲床头抬高30°~45°,经常检查胃充盈度和残留度[3]。

4体会

胃癌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创伤和应激,患者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使用肠内营养,给与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抵抗能力,促进身体恢复,还可以加速伤口愈合,目前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满足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但肠内营养在应用中我们仍需注意一些事项,本组研究中,5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鼻肠管堵塞,这就提醒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营养液滴注速度,营养液注入的总量、温度以及保持鼻肠管通畅的问题,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感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但总体来讲,肠内营养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恢复患者健康具有实用、经济、便捷等诸多优势。少数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患者病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保证整个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周海英,吴爱萍,陈银苹,术前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33-134.

[2]李颖,吴俊伟,卢壁辉,等.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1):1470.

[3]吴崇杰,余雄,万焱华.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