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洪松

重庆市潼南第二中学校402660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思维,教学工作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启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与技能,笔者就此作初步探讨。

一、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

思维是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和技能又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积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体育各种动作技能的共性与个性。从而为思维提供宽阔的空间,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思考、分析、鉴别的过程。有助于改变传统“填鸭式”“笼统式”教学方法,多采用“诱导式”“启发式”教学。因此,教师应使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创造性能力。

二、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具体到抽象,以促进积极思维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知识信息的传导始于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示范是最常用的直观方式。在新授动作时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还可运用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动作的技术全过程,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空心球时,运用录像指导学生观察:投篮预备姿势,握球手形,持球部位,用力顺序,出手角度,球的旋转方向,球的运行轨迹的最高点。这样使学生对学习知识得到感性认识,促进大脑积极思维。

三、丰富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正常人用来思维的工具,任何语言都是由词汇和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而语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用词准确恰当,前后语言连贯,层次分明有条理,要求学生表达时的语言要精练、干净利落。并注意随时纠正学生在语言上所产生的各种毛病,培养其思维能力。

四、创情设境,提高思维能力

体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思维,让学生创造想象。

l.成功情境。

每一个学生都有上进心,都有争取成功的强烈愿望,但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却制约着部分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以一束赞美的目光、一句表扬激励的话语来创设成功情境,让这些学生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启迪他们积极思维。

2.疑难情境。

心理学家认为:疑容易引起定向探索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设“疑”布“障”,有意识地让学生“碰碰钉子”,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多角度思维,在老师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能力攻克难点,获得知识。

如,在铅球教学中,学生最后用力时普遍存在着髋打开,臀后坐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故意按照错误动作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相互讨论辨析,通过实践得出正确答案,降低了再错率。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多角度思维并积极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正确运用知识迁移,发展学生思维

1.知识是相通的,因此,将各科知识(特别是物理力学与生物化学)迁移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中,既有利于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提高思维能力。

加快对所学体育知识的理解,加强对新技能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譬如:将离心力与向心力知识迁移到弯道跑技术中,用机械学抛射原理讲解跳跃运动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用力矩原理讲解体操运动中腾起翻转,用斜抛运动知识讲解投掷运动出手角度等。

2.运用模仿和诱导性练习,发展学生思维。

模仿和诱导练习主要用于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可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了解动作的各个环节及用力顺序,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及模仿力。比如在教授学生蛙泳时,让学生模仿青蛙游泳的基本动作,腿的快收快蹬等,加速学生动作技术形成。在运用模仿和诱导性练习时,教师不仅是教导学生要领,更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具体练习方法,具体动作的意义与作用,分析练习方法与具体动作之间的必然联系,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练习方法进行思考,使学生在乐学、会学、要学的轻松活泼气氛中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既教书,又育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树立教学活动“双主体”意识(即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中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