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干预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预警干预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体会

颜玲

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31

摘要:危重症患者大部分都不能起床活动,而只能卧床治疗休息,多数危重症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生活质量指数严重下降。为了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入住我院ICU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了全面的、系统的、积极的预警干预护理。本文分析了预警干预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难免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体会。

关键词:预警干预护理;危重患者;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预防;应用;

皮肤压力性损伤是卧床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限制,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尤为显著。皮肤压力性损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临床特点是轮廓多呈圆形、无痛、边缘干燥而硬,可从表皮发展至皮下组织;溃疡处的肉芽组织若发生感染会流出脓液,导致骨膜炎、肌腱炎,破坏关节和组织,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ICU治疗的Braden评分<9分的难免压力性损伤危重症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40~93岁,平均(60.3±6.4)岁。患者均需卧床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1)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尽量保证患者舒适度。

(2)观察组。首先进行皮肤压力性损伤预警,通过Braden评分方法进行评估,对Braden评分<9分的难免压力性损伤的危重患者加强重视程度,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对危重症难免压力性损伤进行预防干预。首先病室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患者卧防压力性损伤床垫,保证床单整洁、平整、干燥,对患者骨突出及受压部位可使用聚氨酯泡沫敷料等方式缓解压力。搬运患者时注意动作轻柔,给予患者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患者所受摩擦力,可提前在反复摩擦部位贴保护贴,如透明敷贴,安普贴等。定时(至少每2小时一次)协助翻身拍背,并仔细检查评估具有皮肤压力性损伤危险的部位,及时干预发现并详细记录。定时床上活动四肢关节,改善血液循环。约束部位松紧适度,避免过紧,使局部皮肤受压,并定时松解检查约束处皮肤情况。对于吸氧,使用呼吸机,监护仪,冰毯机,有各种管路等患者,做好受压部位保护工作,各类医疗器械接触局部使用泡沫敷料来消除局部的压力,每隔2h应重新安置器械设施,预防器械相关性皮肤压力性损伤。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压力性损伤形成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低蛋白血症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及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胃肠道或静脉补充血浆蛋白,维持足够水分,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对组织修复有益。做好每班皮肤情况交接记录工作,使每班责任护士了解患者可能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护理,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对于出现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应及时汇报并及时正确处理,记录。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两组危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表1两组危重症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压力性损伤

观察组401(2.50)

对照组408(20.00)

三、讨论

1.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危害和预防必要性。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在临床中存在一定必然性,由多重客观因素诱发,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患者本身情况较差,或者严格制动,加大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可能性。一旦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将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影响预后,不仅加重医疗负担,同时加重护理工作量,因此,提前预防尤其重要。临床对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理想要求为零,为达到此目的只能通过人为努力达到预防效果。因此,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防范工作成为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如意识障碍、体质虚弱等情况,加重护理难度,使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防控成为护理难点。危重症患者是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的主要人群,病程中由于活动能力受限,患者局部皮肤压迫时间较长,容易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并且为预防各系统感染,对体位要求高,促进皮肤压力性损伤再次形成。采用何种预防方案尽量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是护理工作研究重点。

2.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诱发因素。一是病情需要,使用镇静镇痛剂,使患者反应迟钝同时降低血流速度,造成局部组织缺氧缺血。二是危重症患者自身情况影响。患者自身意识障碍,体质较差,营养不良,或者年龄较大,皮肤松弛,抵抗力明显降低,缺乏弹性,活动能力受限,容易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体重过重或过低都会加大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可能性。另外,伴有明显水肿或者过敏体质者,也是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可能因素。三是护理工作不到位。入科时未对患者皮肤进行评估,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并且对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未引起足够重视。更换体位时未考虑患者舒适度、垫单潮湿、受压部位过硬,都是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诱发因素。

3.预警干预措施的意义。针对以上诱因,必须加强皮肤护理工作,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经过临床不断努力探索,实践证实,实施皮肤压力性损伤预警干预措施可行性高,科学可靠,利于加强相关护理工作的落实。通过增强护理工作者压疮预防意识,强化自身责任感,优化护理质量,对皮肤压力性损伤可能部位进行持续性护理,可有效预防。研究表明,经过预警干预措施,观察组危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预警干预措施预防效果值得肯定,应进一步推广落实。

通过对危重症难免皮肤压力性损伤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了医患的相互信任,降低了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大大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廖化敏.骨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激光杂志,2014,32(3):95-96.

[2]邓霞,曾颖,汪敏.压疮安全管理在101例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重庆医学,2015,42(1):109-110.

[3]林蔚仁.护理干预对癌症晚期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7(15):52-53.

[4]申彬,白峰.循证护理在骨折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效果观察.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20(13):3198-3200.

[5]方岁妹,朱桂菊,刘晓新.集束化护理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中的应用效果.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5-2088-02

[6]李松梅.Braden量表对ICU患者压疮预警的研究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75(2012)04-0372-02护士进修杂志JournalofNursesTraining2012年04期ISSN:1002-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