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任务型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胡小玉

胡小玉浙江省缙云县东渡中学浙江缙云3214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在实施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反思,探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不良观象,解决策略。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主要形式,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不能灵活地展开转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经常采用对子活动(pairwork)、小组活动(groupwork)、集体讨论(discussion)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引进一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利用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家长不太懂英语,课堂环境成了他们学习和接触英语的唯一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与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活动不管是两个人的还是多人的,每个个体均是主角,责任明确,自觉性要求较高,每个人必须以主人翁的态度思考、讨论,才能完成任务。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避免了在课堂上当堂答错时的尴尬,能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其他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小组活动为那些基础欠佳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至少有一个缓冲的过程,不至于直接暴露自身的不足,如:语音语调,表达的流利程度等;他们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敢问敢说,畅说欲言,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有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基础好的同学会主动带动基础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差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用更多的层面,更多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从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时,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不良现象

现象一:场面热闹,实效甚微

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但在实际运用任务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却易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例如,在一则任务小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调查同伴的喜好“What′syourfavoritefood?”并填写相应的表格。活动的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熟练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获得更广泛的交流空间。在热闹的氛围中,学生新奇热情,虽然有语言的训练,却也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如用中文回答,以求更快完成表格填写,甚至用中文进行其他话题的谈论,使合作流于形式,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象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而另一种学生却习惯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这些学生主要指学习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力不从心,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他们干脆置身事外,久之就变得厌学。

现象三:难度不当,学生无措

从理论上讲,有了任务,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会遵循一定的方向展开,心智活动就会少阻滞,多流畅,就会自如地表达思想,但在实际活动中事与愿违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在学习“食品”这一单元中,笔者布置了为动画配音的任务,学生间分配角色,观察理解图画所蕴含的意思,根据本课语言内容“Whatdoyoulike?”配以恰当的对话。虽然笔者的要求十分明确,但学生似乎还不知该做什么,又不敢去做什么,于是课堂出现冷场局面。究其原因,任务本身难度过高,同时学生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缺乏合作信心也是原因之一。

现象四:学生的合作不充分

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个别小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了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教师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不敢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致使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表层理解而缺乏深度,许多学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容易失去兴趣。

现象五:角色的落实不到位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分组时,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每个组各成员的分工很少采取轮换制。因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四.解决策略

.更新教育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探究的生活方式,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及内容。笔者发现,很多老师没有转变观念,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体现探究性和合作性学习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也只不过是走过场,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得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2.任务设计着眼于学生实际,拒绝浮夸

任务设计要实行阶梯性原则,任务难度应从易到难逐步提高。难度适当的任务可以减轻合作学习的焦虑感,这样有利于开展任务的成功机率。从年龄特点分析,初中学生喜欢分享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合作,其实就是他们共同游戏的过程。任务活动必须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共同做事的乐趣。在教句型“Howcanwegetto……?”时,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任务:问一问他/她要去哪里,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班级同学们的头像,要求猜一猜身边伙伴想去的地点和交通工具。采用猜谜的游戏,符合学生的特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很乐于寻找答案,所以这个句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掌握了。

3.活动组织尽量做到细致、周到

(1)异质分组

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等方面差异很大,教师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差的学生,否则他们将游离活动之外,从而降低了任务活动的效果。小组的组成因任务不同而不同,但都要注重异质性。所谓异质就是要让成绩、个性、能力、文化背景、性别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内合理搭配,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位置。例如,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和一个热情开朗的学生在同一组,这种搭配可以使学生相互影响,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参与合作。同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等轮流担任。另外,在任务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适时进行组际成员调整。

(2)发挥教师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布置任务时不仅要靠语言描绘,还要进行适当示范以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示范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切地看到、听到、感受到自己参与的任务所追求的目标和整个活动的操作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由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学会收集资料,教师要培养学生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资料的能力。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求同存异,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给与学生指导,让学生掌握讨论的要领和方法。

(3)学会竞争合作。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合作学习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要成功地成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依赖于广大教师对合作学习做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Edge,J.“CooperativeDevelopment",ELTJournal46/62~70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