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王晓东卢艳玲郝柏杨

王晓东卢艳玲郝柏杨

(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后,LVESV/ml、LVEDV/ml、LVEF/%和活性节段数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具有准确性高、成本低、创伤小等显著的优势,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195-02

冠心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且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致死率,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冠心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对心脏的供血及供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心脏动脉被脂质沉着而发生闭塞或狭窄,造成动脉供血区域出现持续性的心肌缺氧及缺血,随着病情的不断深入发展,心肌的缺氧缺血面积将会缓慢增加,进而引起继发性的心功能不全等症状[1]。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其关键要点在于应尽早改善被阻塞病变血管,使其通畅可顺利供血及供氧,通过改善狭窄血管来挽救冬眠或濒死的心肌,以达到完全或部分恢复心脏功能,防止心肌发生重构的目的,从而使患者的预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了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8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68±10.58)岁;其中34例患者伴有高血压,24例患者伴有糖尿病,39例患者伴有高血脂。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并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均为Ⅰ~Ⅲ级。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应用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及利尿剂等治疗。介入治疗采用PCI,造影设备为岛津BAR-9400f血管造影仪。术后残余狭窄小于10%为手术成功。患者术前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600mg,采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选择右桡动脉或右股动脉为入路。根据病变血管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导丝和支架,术中根据病情经右侧锁骨下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器,对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术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5~7d。

1.3观察指标第一,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同上,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心肌活性节段数,检查心肌是否有活性。第二,超声心动图检查:实验2500CF型惠普彩色超声心动图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以左侧卧位,使用2.5/2.0mHz的探头进行检测,主要检查内容为心尖两腔、四腔切面以及标准的胸骨旁短轴、长轴切面[2]。利用Simpsons法进行校正,以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等临床指标。

2.结果

临床治疗后,LVESV/ml、LVEDV/ml、LVEF/%和活性节段数等均显著优于治疗前。LVEF/%治疗前43.5±2.22,治疗后55.4±3.13;LVESV/ml治疗前80.8±13.32,治疗后47.2±12.22;LVEDV/ml治疗前139.3±22.13,治疗后99.7±15.54.

3.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致死率,患者发病后常出现呼吸困难,疲乏无力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危机,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冠心病患者其动脉管腔内被沉着的脂质阻塞,导致动脉管腔及各小血管发生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因此使供血区域内的心肌细胞及组织出现极度缺氧或缺血现象,导致心脏射血分数显著下降,迫使心室呈现持续性向外扩张。由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其心肌细胞及组织处于长期的缺血状态,导致心肌细胞数量呈显著性锐减,迫使心脏收缩储备功能也随之下降,而受到损伤的存活心肌同时也会对缺血心肌及左心室功能的恢复及预后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关键在于尽早疏通狭窄或阻塞血管,使与梗死相关的动脉进行再灌注恢复,从而有效避免了残存的心肌细胞或组织出现继续凋亡以及不可逆性的坏死现象。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是临床上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尽早的恢复患者的心肌血液灌注,是治疗关键[3]。急诊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解除冠状动脉的阻塞情况,从而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损伤主要为缺血性损伤,包括冠状动脉狭窄以及闭塞,可以导致患者的左室功能发生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单纯的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延缓患者的左心室结构的重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情的发展,因此,只能缓解患者的病情的发展,而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的介入治疗,由于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不佳,患者术后易发生再闭塞,因此介入治疗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随着抗血小板药物的发展,术前、术中、术后肝素和氯吡格雷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介入治疗可以快速的使患者的闭塞血管再通,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降低心功能等级,显著提高预后治疗,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闫杰松,汤祥瑞.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6):3652-3654.

[2]李华.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19-20.

[3]陈昭喆.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