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孟杰孟健

孟杰孟健

(1华北水院水利职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院,河南郑州450008;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49-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走过了从分配的平均主义到合理拉开差距到收入差距过大的过程。过大的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日益显现,甚至潜藏危机。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科学的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制衡作用;隐性福利;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初期,工资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平均主义”。现在,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工资分配体制初步建立,但面临新的问题,就是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决定收入差距的深层次因素是什么?差距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公平?笔者认为,当前收入差距大,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不可掉以轻心。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收入差距,客观上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一,垄断拉大行业收入差距

在我们的统计范围内,各个行业的薪酬尤其是职工薪酬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行业之间收入出现较大差距,牵扯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国家有意调整产业结构,或者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生产条件不同等。不过毋庸讳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垄断。从我们的统计可以看出,薪酬较高的企业几乎都分布于国家垄断或设有市场准入机制的行业,比如能源、金融等,这些行业都不具备充分的市场竞争。

由垄断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正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要求改变这一状况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此前曾表示,要解决行业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必须打破垄断,规范行政性垄断行业收入,并且完善初次分配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则建议,政府在初次分配时要有所作为,要建立起工资集体谈判机制和工资诉讼机制。

其二,监督缺失造成分配扭曲

比起行业收入差距这种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即一家企业内部的薪酬分配差距同样显著。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在确定薪酬方案时,本身就存在程序上的不公,而应该起到制衡作用的监督制度本身也存在纰漏。

首先,一家企业最根本的监督应该来自企业的所有者,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是全体股东,但国内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现象严重。股东大会实际上为管理者所掌控,监事会形同虚设,小股东即使对管理层不合理薪酬不满,也因“位卑言轻”而无力回转。

其次,市场监管者虽然设置了独立董事制度对上市公司加以监督,并要求独立董事担任企业的薪酬委员会主任,不过由于没有建立对独立董事的责任追究制度,加之一些独立董事自身专业能力欠缺等因素,独立董事监督制度在国内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应,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因此被讥为“花瓶”。

此外,企业高管普遍存在的“隐性福利”也拉大了内部薪酬分配差距。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企业高管,屡屡爆出薪酬之外的天价职务消费、补充福利,引发社会的强烈质疑,这一加剧企业内部不公平性的因素亟待规范。

其三,机会不公是最大的不公

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包括三个层级,一是分配结果的公平性,二是分配过程的公平性,三是分配机会的公平性。前两个层级的公平性可以通过统计、计算使之显而易见,而最为关键的机会公平性由于不可量化,往往被忽视。

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有一个著名的论述“最大的不平等来自能力的剥夺”,论及的其实就是机会不公平。他认为,收入分配中大量存在着对参与分配者能力的剥夺,这是导致收入分配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在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尚不健全、教育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的情况下,户籍、出身、企业身份等差别已成为拉大收入差距,造成机会不公平的重要帮凶,一些企业公然“定向招聘”企业或政府领导子女的新闻屡见报端。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文跃然表示,机会公平要比实际收入公平更加重要,公平竞争机会的通道被堵死,必然引起不安和愤怒。必须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平等地让每个人享受到机会。

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路和措施:

我们要从源头防范和制度保障两个方面,尽快堵住至今仍然在扩大收入差距的漏洞,同时,要加快各种制度建设,使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势头得以控制,并逐步使差距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具体措施如下:1.在不损害市场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2.改善产权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通过国有资源收入再分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切实放松铁路、电信、电力等基础产业和金融、出版等服务业以及部分城市公共事业的管制,通过市场竞争改善供给和提高效率,有效缩小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就业人员不合理的收入差距。3.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特别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规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4.加大二次分配力度和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性支出,有效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5.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可流转、可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6.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即按照GDP增长比例确定劳动者报酬调整的幅度和频率,确保职工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此外,还必须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谈判机制,在实现企业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提高普通劳动者与企业谈判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源头防范和制度保障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突破看,完善社会保障,消弭城乡差距都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灰色收入的解决更依赖于长期的行政体制改革。因此,短期可以见效的唯一可能突破点还是解决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畸形过高的问题。很显然,解决垄断行业的不合理高收入,简单地采取限薪等措施难以根本解决,解决之道在于通过引入民间投资,彻底打破垄断。因此,笔者建议,以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为契机,提升反垄断的国家战略层级,将反垄断上升到基本国策,下定决心打破垄断体制,消除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让财富全民共享。而在此之前,对于垄断行业的收入可以采取过渡性的管制措施:一、将垄断行业员工工资纳入事业单位而非企业竞争性工资机制;二、贯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垄断企业的股权收益和利润上缴国库,补充社保;三、对垄断企业的高管无需搞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而应将其纳入公务员行列,改变非官非商的扭曲身份。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将它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政府需要对经济活动的复杂作用给以重视和研究,进行必要合理的干预,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科技发展、军事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而这些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很重要的相互作用。由于经济上也存在物极必反的许多现象(如竞争)和存在需要兼顾的矛盾(如公平与效率),所以始终要综合考虑,把握最佳的量与度,反对走极端,这对于看待和解决贫富差距有着很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孟杰,男,(1974年-),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