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及干预

/ 1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及干预

贺春玲

贺春玲(黑龙江省嫩江县中医院161400)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246-02

【关键词】耳鼻喉外科手术应激心理学人类

对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耳鼻喉科住院的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及心理干预,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择期手术患者220例,男120例,女100例,年龄13-70(平均36.5)岁,按照患者入院前后随机排号,分为实验组(n=110例)和对照组(n=110例),且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及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均无差异(P>0.05)。

1.2观察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术前准备,实验组除常规术前护理外进行系列心理干预疗法,手术前分别让两组患者填写由我们自制的焦虑状态测评表(内容为:情绪反应、面部表情、血压、心率、排尿、睡眠),进行焦虑程度测评,根据测评表内容让患者自己打分,血压、心率两项术日晨由护士监测后打分,每项分三个等级,分别为0、1、2分,共18分,每人每项只能选择一个评分标准,分优(0-6分)、良(6-12分)、差(12-18分)三级。

1.3干预方法

1.3.1情感支持医务人员在和患者交谈时,要富有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向患者介绍医院和病区的基本设施,让患者尽快熟悉新环境;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了解患者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解患者的痛苦,洞察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情绪反应及对手术的信心,针对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尽可能给患者提供最大的心理关怀和情感支持。使患者消除疑虑和医患之间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

1.3.2心理疏导手术创伤是对个体完整性一种现存或潜在的威胁,势必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良反应[1]。医务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变化,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和安慰工作,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情绪。如:有分寸地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及手术愈后情况,介绍经验丰富的主管大夫和技术熟练的责任护士,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例子,必要时请同种疾病术后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尽量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增加手术信心。

1.3.3术前访视术前医务人员要到床旁与患者交谈,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听取患者对手术的期望,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满足患者想知道的各种信息,并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差异,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手术的体位,实施麻醉的方式及术中需要配合的要点,介绍术后注意事项,根据病情指导患者术后正确的卧位和饮食,使患者对自己实施的手术做到心中有数。

2结果

2.1焦虑状态测评情况发放焦虑状态测评表220份,收回评得明显高于实验组,见表1。两组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度为74%,试验组为94%。

表1两组焦虑状态自评表比较

组别

例数

优(0-6分)

良(6-12分)

差(12-18分)

实验组

110

34

68

8

对照组

110

28

62

20

2.2血压、心率情况两组患者入院血压、心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监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血压和心率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血压升高(收缩压增高1.3-2.6kPa以上,舒张压增加1.3kPa以上)、心率加快(增加20-30次/min以上)有78例,达70.9%;实验组36例,仅占32.6%。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得大多数患者会产生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应激反应[2-3]。耳鼻喉科手术,其特点是手术视野小,范围局限,孔小洞深,神经丰富,结构复杂,不易操作,而且术区多在颜面部,稍有不慎会影响手术效果。与其他手术患者相比更多一份焦虑和压力。面对患者术前存在或潜在的心理问题,医务人员可以采取系列的心理干预方法(情感支持、心理疏导、术前访视)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情绪,减轻疼痛和压力。临床观察表明,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因人施护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地克服或减少应激反应,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亚群.护理访视和健康宣教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11.

[2]刘宇,张睿彬,郑群怡.膝关节置换患者应对方式与术前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1(1):63265.

[3]黄海燕.心理疏导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