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泼尼龙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甲泼尼龙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

赵婷婷1石超1张海英2

赵婷婷1石超1张海英2

(1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6550)

(2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266500)

【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81%,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和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明确提高治疗有效率,加速症状和体征的缓解。

【关键词】甲泼尼龙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14-02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肺部感染疾病,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具有细胞形态的微生物,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具有症状多和病程长等特点,常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近年儿童感染呈上升趋势,呼吸道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并随着血液流动感染全身多组织,产生组织抗体,损伤机体免疫功能。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1],共选择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肺炎常规治疗,如止咳化痰、解热镇痛等对症治疗,均予以阿奇霉素10mg/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2mg/kg.d,分两次静点,3天后改为1mg/kg.d,再静点3天,疗程均为1周,观察患儿咳嗽、发热和肺部罗音情况。

评价标准:①痊愈:患儿症状和体征均已消失,胸部X线检查显示阴影已完全吸收,体温在用药后3天内恢复正常;②好转:患儿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好转,胸部X线检查示阴影尚未完全吸收,体温在用药3天内下降1℃以上;③无效:连续用药1周症状、体征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检查显示与之前相比无改善或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为痊愈加好转率。

2.统计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和四格表资料x2检验,检验水准取a=0.05。

3.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痊愈22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1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1%,两组总有效率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肺炎比较特殊的一个类型[2],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基本倾向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免疫两种学说[3],一些研究发现:MP感染患儿外周血急性期和恢复期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明显下降,且病情较重者改变明显,恢复也慢。MP感染患儿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升高,提示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明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有关,存在机体免疫反应[4]。鉴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MP感染中发病机制的作用,提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和免疫治疗,在治疗上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等,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断免疫学机制,能有效减少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的生成,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5]。甲泼尼龙为糖皮质激素中的一种,是临床使用较普遍的抗炎及免疫抑制剂,可对许多炎性因子进行调控,可减轻炎症反应的强度,可加速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更利于患儿的恢复,减轻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表明甲泼尼龙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提高疗效,加速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有益于患儿的恢复,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5

[2]杨水益.阿奇霉素治疗呼吸系统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5.

[3]曹玉璞,叶元康.支原体与支原体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9.

[4]刘晓宇.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5,21(2):75.

[5]TagliabueC,SalvatoreCM,TechasaensiriC,eta1.TheinpactofsteroidsgivenwiththerapyinexpefinentalMycoplasmapneumoniaerespiratoryinfection[J].JInfectDis,2008,198(8):1180-l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