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龋齿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小儿龋齿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夏良萍

江苏省镇江市口腔医院212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龋齿病因及防治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69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因龋齿疼痛入院。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观察患儿的龋齿复发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龋齿复发率2.86%、护理满意度94.29%,均优于对照组的龋齿复发率26.47%、护理满意度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龋齿的发生主要与缺乏防龋意识、饮食习惯不佳、未形成口腔清洁习惯等有关,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预防龋齿复发,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小儿龋齿;病因;口腔清洁

前言:小儿龋齿的形成机制为:儿童进食后,口腔中残留一定的食物残渣,细菌逐渐将残渣中的糖类分解成酸性物质,腐蚀儿童口腔环境,最终诱发龋齿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小儿龋齿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将针对性护理用于小儿龋齿的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69例龋齿患儿的护理流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69例龋齿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因龋齿疼痛入院。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2个组别。对照组男患儿18例,女患儿16例;年龄3-6岁,平均年龄(4.4±1.2)岁;龋齿数量1-4个,平均龋齿(2.6±1.0)个。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7岁,平均年龄(5.7±1.3)岁;龋齿数量2-6个,平均龋齿数量(4.1±1.7)个。两组龋齿患儿在性别、年龄、龋齿数量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龋齿患儿常规护理,具体包含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

1.2.2针对性护理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儿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所示:①口腔健康教育。详细向患儿、患儿家长讲解龋齿的病因、形成机理与危害等知识,提升家长的防龋意识,并为患儿口腔清洁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②饮食指导。告知患儿、患儿家属不恰当饮食对牙齿的影响,促使家长加强对儿童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的监管,指导家长避免于睡前为儿童提供乳酸制品、甜食等食物。③培养口腔清洁习惯。指导家长加强对患儿刷牙、漱口等口腔清洁行为的监督与指导,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口腔清洁习惯。④加强出院跟踪指导。患儿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解答家长的疑问及困惑,促使龋齿患儿保持健康口腔清洁习惯、饮食习惯。

1.3观察指标

出院后3个月,随访评估龋齿患儿的复发率,评分项包含复发、未复发2种。

观察龋齿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项包含满意与不满意2种。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4.0软件对69例龋齿患儿的数据进行统计。选用检验对两组患儿的龋齿复发率数据、护理满意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龋齿患儿的复发率

对照组患儿的龋齿复发率26.47%,低于观察组患儿的龋齿复发率2.86%,两组患儿间的龋齿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龋齿患儿的复发率

3讨论

3.1小儿龋齿病因

①缺乏防龋意识。部分家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龋意识缺乏,对于3-7岁儿童出现的牙齿脱落现象,他们认为这是换乳牙的正常表现,并未对儿童的口腔清洁加以重视,最终导致小儿龋齿的发生。②饮食习惯不合理。某些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当儿童提出吃糖、可乐等甜食时,家长并未进行合理控制。不恰当的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牙齿发育所需微量元素处于失衡状态,难以抵抗外部细菌的侵入,增加龋齿发生率。③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未养成口腔清洁习惯是引发患儿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进食后,儿童并未正确、及时刷牙或漱口。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口腔中滋生大量细菌、微生物,并诱发龋齿的产生[2]。

3.2小儿龋齿的预防方法

①增强抗龋性。在日常饮食方面,增加维生素、钙等的摄入,促使儿童牙齿快速钙化,降低龋齿发生率;在生活方式方面,通过以含氟漱口液漱口、饮用氟化水、以含氟牙膏刷牙等方式,增加儿童牙齿中的含氟量,进而实现预防龋齿目的。②有效洁牙方法。若幼儿年龄较小,家长可运用绒布帮助其清洁牙齿;随着儿童自主清洁能力的不断提升,家长应指导儿童按照每日2次、3min/次的频率定期清洁牙齿,并分别以上牙自上而下、下牙自下而上的顺利完成洁牙任务。③口腔环境改善方法。指导儿童增加饮水量,以维持正常的唾液分泌速度,降低龋齿发生率[3]。

3.3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上述研究表明,针对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的龋齿复发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这种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龋齿患儿的痛苦体验,医院可于龋齿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行针对性护理,有效避免龋齿复发。

【参考文献】

[1]高扬.小儿龋齿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0):121-122.

[2]丁艳秋.小儿龋齿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38-39.

[3]黄德丽.儿童龋齿的相关病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