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市死因监测报告质量的实践和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提高我市死因监测报告质量的实践和体会

李惠芬陈凯

李惠芬陈凯(湖北省安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326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6-0038-02

【摘要】针对死因监测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加强领导、加强部门联系、加强培训、创QQ群、落实包保和强化检查督导的措施,死亡报告率、报告及时率、一审通过率及卡片报告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死因监测体会

2010年开始,我市有5家市直医疗机构、14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由于工作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2011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死亡报告率、报告及时率、一审通过率及卡片报告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现将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1、基本资料

1.1基本情况我市辖9镇4乡1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行政村381个,村民小组3051个,人口63万人。2011年全市出生人口数为4951人,出生率为7.79‰,自然增长率为2.6‰。

1.2我市近三年来死因监测工作情况统计

附表:2010、2011、2012年死因监测常规质量分析统计

注:2012年数据统计为1-6月份。

2、前期存在的问题

2.1死因监测保障机制不畅。

2.1.1无专职人员,死因工作难以细致展开。我市共有20家医疗机构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均无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兼管工作多,精力有限,无法及时进行死因的收集并开展详细调查。

2.1.2人员变更频繁,影响报告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各医疗机构死因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工作交接、人员培训等没有及时进行。

2.1.3部门协调不到位,无死因监测工作定期交流协调机制。公安、民政、卫生是最需要掌握死亡情况的三个部门,但部门间没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未能实现信息共享。

2.2网络直报死亡数低于居民实际死亡数。

2.2.1遗漏死因监测对象。主要是乡镇对辖区内的死亡信息掌握不清,存在漏报,其次是未将死亡的婴幼儿、在家中老死者作为上报对象。

2.2.2领导对死因监测重视程度不够,医疗机构院内发生的死亡病例时有漏报。

2.3根本死因填写及编码不准确。

2.3.1死亡原因未填或填写错误。死亡原因部分为空白,或将死亡前的表现、某一综合症状群或非特异性表现作为直接死因,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未进一步填写引起这些结果的根本原因。

2.3.2疾病名称不规范。使用疾病简称、俗语、缩写或英文名称,如急粒、AIDS、NHL、DIC等。

2.3.3病程报告不具体或缺少诊断依据。如肿瘤未明确良恶性、原发部位及病理诊断,意外损伤未填写事故类型、特征等。

2.3.4死亡逻辑填写错误。将各种死亡原因罗列在死亡证明书上,没有顺序和关系。

2.3.5无死因推断或死因编码不准确。对临床疾病发生至死亡的一系列因果关系掌握不清,缺乏确定根本死因的专业技能。只填写“老死”、“猝死”或“死因不明”等,没有做出死因推断。

3、做法及体会

3.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使死因监测工作有人抓

2010年3月我市卫生局印发了文件,召开了专题启动暨培训会。但运行1年后,报告质量不高。2011年后我市结合监测工作中的问题,制定并下发了年度死因信息监测和网络报告工作计划,并完善死因监测工作规章制度。疾控中心成立了慢病科,各乡镇卫生院确定专兼职死因监测工作人员。同时卫生局还把死因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使死因监测工作得到规范的管理与实施。

3.2加强部门联系,及时反馈,全方位掌握死亡人口信息

死因监测与报告工作由我市卫生部门具体实施,但辖区内居民死亡后有一部分没有主动到定点医疗机构索取《死亡医学证明》,殡葬部门火化没有硬性要求《死亡医学证明》,公安部门进行死亡居民销户也可以没有《死亡医学证明》,再加之,受风俗习惯的影响,死亡居民的家属不愿卫生部门的调查、核实,给死因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市层层汇报,在市卫生局的主持和协调下,与民政、公安等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得到民政部门的配合,达成了由殡仪馆每月定期将火化人员的名单发送给卫生部门的协议,全方位地掌握了全市的死亡人口信息,为监测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方便,死亡个案报告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3加强培训,提高死因监测报告人员专业技能

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责任心强,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我市在强化死因监测专业工作人员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落实逐级培训制度。一是严格要求疾控中心死因监测人员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业务学习,了解工作动向,熟练掌握疾病编码和根本死因的确定规则;二是每年组织一次死因监测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直报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结合实际,根据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医疗机构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通过培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切实提高了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4创QQ群,建交流平台,便于工作和信息传递

2011年6月,为了便于联系、沟通,我市创建了慢病群,及时发布省、市死因监测专业动态,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卡片填写不规范、缺项、死因链推断错误、根本死因确定不正确等问题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更正。改变了电话联系、面对面交流费时、费钱、解释不清、联系不到位的情况,达到了快捷、及时的沟通效果。

3.5强化职责,乡医包村,卫生院包乡镇,提高报告及时率

我市制定了《死因监测工作流程图》、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同时将死因监测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市疾控中心负责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每个工作日不少于4次上网查询、浏览、审核报告卡,全程监督各直报单位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修改、订正,确保审核及时性及报告质量。

乡镇卫生院采取了乡医包村、卫生院包镇的责任包保方式,及时对辖区内的发生的死亡个案进行摸底、调查、核实,并利用乡村医生例会、电话、短信等途径将死亡信息报告给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网络直报,大幅度地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

3.6强化检查督导,保证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死因监测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建立和完善了督导检查制度。一是充分利用市卫生局半年、年终业务工作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通报,并限期改进,将好的作法和经验进行推广。二是在防保例会会上有针对性地以会代训。三是市疾控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了解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日常审卡,建立《死因报告质量分析记录》。根据日常记录,市疾控中心每月汇编《死亡登记报告情况分析》,及时报市卫生局,由卫生局进行通报,有力地推动了居民死因信息报告工作的开展。

4、讨论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死因监测工作基本建立了较规范的死因监测报告体系,死亡报告率、报告质量有大幅度的提升,但还存在报告及时率和准确率不够高,报告单位不积极、不主动的现象,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待分析、思考的重点。在我市将进一步地研究,将死因监测工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和目标责任中,强化领导,完善机制,规范流程,更全面、准确、科学地落实好死因监测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志超.延庆县人群死因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

[2]陈巧明,袁求文.基层卫生单位患者死因监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医药管理杂志,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