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头部小于2mm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头部小于2mm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王瑛1邓妮妮2梁民1李少云1

王瑛1邓妮妮2梁民1李少云1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广西南宁,530031;2.南宁爱尔眼科医院,,眼科,广西南宁,530031。

【摘要】目的分析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头部小于2mm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88眼)胬肉头部小于2m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单纯组。联合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31例44眼);单纯组只采用胬肉切除术(29例44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联合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2.27%;单纯组9眼复发,复发率为20.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80,p<0.05)。

角膜创面上皮平均愈合时间联合组为4.30天,单纯组5.8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27,p<0.05)。结论对于早期翼状胬肉(头部小于2mm)采取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眼表疾病,手术切除是其根本治疗方法。一般多于但由于胬肉术后容易复发,复发后再次手术的难度及手术并发症增加。故目前多采取当翼状胬肉为早期(头部小于2mm)时药物(如普南普林等非甾体类眼液)治疗,以控制其发展。大于2mm时方考虑手术治疗。随着人们对美容的要求日益增高,且在我们进行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胬肉复发率明显下降[1、2]。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进行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胬肉头部小于2mm的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门诊与住院部行翼状胬肉手术60例(88眼)。男29例(40眼),女31例(48眼)。年龄21岁~63岁,平均(35.5±6.2岁),其中21岁~40岁青年人35例(46眼),40岁~60岁中年人20例(34眼),60岁~63岁老年人5例(8眼)。所有患者均为初发病例。按年龄阶段随机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2组:联合组为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1例(44眼),单纯组为单纯胬肉切除29例(44眼)。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

1.2.1单纯组:本组患者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手术步骤如下:表面浸润麻醉后,手术显微镜下,于胬肉颈部角膜缘处剪开球结膜,将球结膜与其下的胬肉组织分离至泪阜处,然后在胬肉头部前0.5mm作角膜浅层剥离,完整地从角膜表面分离胬肉头颈部,将体部与巩膜完全分离至泪阜处,在泪阜前将胬肉完整剪除。清除角巩膜表面残留组织,烧灼止血。将分离的球结膜修剪平整后,用10-0缝线于角膜缘后约3mm处将球结膜前缘两端与正常球结膜过浅层巩膜缝合2针,暴露部分巩膜。术毕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结膜囊,纱布遮盖,绷带加压包扎。

1.2.2联合组:翼状胬肉切除后,于术眼以6点钟角膜缘为中心,距角膜缘后约2.5mm处球结膜下注射含少量0.1%肾上腺素注射液的2%利多卡因注射液0.1ml,将球结膜与其下的筋膜分开,参考胬肉切除术区结膜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剪取结膜瓣(不带筋膜),并向角膜缘方向分离,分离至角膜缘内1mm处用圆刀片沿角膜缘作一弧线深达角膜基质浅层切开角膜缘长约4~6mm,厚约0.1mm。将切取的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平铺于受区巩膜表面,上皮面向上,植片角膜缘与受区角膜缘重合。用10/0尼龙线带巩膜浅层间断缝合固定植片两侧及角膜缘,植片结膜缘经浅层巩膜与自体结膜残缘缝合。取材区暴露无需处理。术毕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结膜囊,纱布遮盖,绷带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

术后绷带包扎2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愈合状况及自体角膜缘上皮植片情况。术后第2天拆除绷带及沙布开始,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次/日,每周减少1次/日共用4周。术后10天拆线。观察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自体角膜缘上皮植片的存活情况及胬肉复发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2年。

1.4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手术区光滑洁净,结膜平整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无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2)复发:结膜充血明显,局部增厚,角膜创面有新生血管及胬肉增生。

1.5统计学方法:2组间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术后2年2组间复发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结膜充血、水肿和异物刺激感,3~9天后症状逐渐减轻。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联合组平均为4.30天,单纯组为5.84天,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027,p<0.05)。1个月内所有植片存活、透明,角膜上皮覆盖于创面,荧光素染色不着色。2年内随诊,联合组31例(44眼)有1例(1眼)复发(2.27%,1/44);单纯组(29例44眼)有6例(9眼)复发(20.45%,9/44),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3.880,p<0.05)。

2.2在本实验中,复发病例均为中青年患者(青年人占7眼,中年人占3眼)。联合组1眼复发为青年患者。

3讨论

翼状胬肉是最常见的眼病之一,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可能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尤其是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极重要的致病原因[3]。南宁处于好发地区,中青年翼状胬肉患者亦较常见。尽管翼状胬肉处于早期,比较小,但处于面部中央,对交际及交友有一定影响,故有强烈愿望要求彻底去除胬肉(在本实验中占90.90%,80/88眼),如何选择一种能降低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手术至关重要。

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为主。翼状胬肉常用手术方法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湿贴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等。不同术式复发率波动较大,从1%~80%[4]。手术创伤及其术后炎症反应使胬肉组织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沉积,是导致纤维血管组织形成,翼状胬肉复发的主要原因[5]。近年的研究发现,角膜缘干细胞不仅是角膜上皮增殖和分化的来源,而且还具有阻止结膜细胞向角膜缘内生长的屏障功能[5]。而且有报道,在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角膜缘干细胞损害[6~7]。因此,干净、彻底地切除胬肉,避免胬肉组织残留,同时抑制细胞外基质蛋白沉积和纤维血管组织增生,改善或恢复角膜缘干细胞功能是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关键。而中青年患者术后增殖能力强,既能使角膜愈合时间缩短,但同时能使残余的翼状胬肉纤维组织很快增殖复发导致手术失败,在本实验中两组的复发患者均为中青年患者。

本次试验中,联合组仍采用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而在手术学上指出:联合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多用于胬肉头部较肥大或者复发性翼状胬肉,而较小的胬肉多采取单纯胬肉切除,故本实验单纯组采取单纯切除翼状胬肉。从本实验结果来看,联合组1眼复发,复发率为2.22%;单纯组9眼复发,复发率为20.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创面上皮平均愈合时间联合组为4.30天,单纯组为5.8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故可以认为由于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缩短了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而明显降低了中青年患者早期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胬肉切除联合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对于早期翼状胬肉治疗疗效确切,尤其对于中青年翼状胬肉患者,无须等待翼状胬肉头部>2mm便可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瑛,邓妮妮,梁民等。下方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1):9-10.

[2]王瑛,邓妮妮,梁民等。贝复舒滴眼液联合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J].当代医学,2011;17(19):246-247.

[3]吕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眼科研究,2003;21(1):45-49.

[4]HirstLW.Thetreatmentofpterygium[J].SurvOphthalmol,2003;48(2):145-180.

[5]王雨生综述.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18:116~121.

[6]ThoftRAandFriendJ.TheZYZhypothesisofcornealepithelialmaintenance[J].InvestphthalmolVisSci.1983;24:1442.

[7]LavkerRM.Relativeproliferativeratsoflimbalandcornealepithelia.InvestphthalmolVisSci.1991;32:1864.

作者简介:王瑛,女,1975年2月出生,硕士,主治医师。

通讯作者简介:邓妮妮*,女,1985年10月出生,硕士,主治医师。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