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浅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李敏

李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供应室442000)

【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医学文献和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总结。结果: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和护士的心理素质、技术、静脉的选择、持针的方法及穿刺后妥善固定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基本操作;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66-01

静脉穿刺从静脉注入和静脉抽取两个方面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是护士最常接触的护理操作之一。根据笔者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就怎样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做了简单的分析,总结如下。

1静脉的选择及穿刺技巧

1.1老年患者的皮下脂肪减少,血管细小浅表,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易滑动,造成穿刺困难[1]。因此,穿刺前仔细了解老年患者的血管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至近心端,寻找静脉。需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选择,以保护血管。

1.2止血带扎在选择穿刺部位的肢体上6cm[2]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使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穿刺后应加以妥善固定,以确保输液通畅。

2小儿静脉的选择及穿刺方法

2.10-2岁小儿,根据其随机易动的特点,宜选择头皮静脉,尤其是冬天保暖。由于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汇集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较大的一支,此静脉较大直,不易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外渗的缺点。额前静脉及颞浅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等优点,使头皮静脉穿刺属于最佳部位,但此静脉较细小,技术难度大。

2.22-12岁的小儿应选择四肢静脉,抢救时宜选择肘静脉和大隐静脉,四肢静脉直、弹性好、宜暴露,穿刺成功率高。

穿刺时,根据不同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浅表易见的静脉按常规消毒后,左手的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和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成角20°-25°为宜,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向心方向,由浅而深渐渐地向前浅行刺入,这时应敏感于握针柄手指向前刺探有触感,如见到回血或同时阻力消失,说明已进入血管。对较隐匿静脉,可采用指模穿刺法,在确定穿刺部位,用手指顺着静脉血管凹陷的方向探摸,并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线。穿刺时将头皮绷紧,进针角度为30°-45°,并根据静脉的粗细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头。一般常规选择头皮静脉、手指前静脉、指趾间静脉,静脉滴注时选用4.5#-5.5#针头。肘静脉、大隐静脉静注,推注和采血均用7#针头。

3结论

3.1静脉穿刺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操作[3],因此,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摆好患者体位,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方向,是穿刺成功的基础;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和精细的灵巧的动作是穿刺成功的灵魂。

3.2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高低,除余技术水平有关外,护士的心理素质重要,直接关系到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状态是直接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穿刺技能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钟晓玲.浅谈老年静脉穿刺技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15(3)

[2]熊克丽.老年人静脉穿刺体会[J].海军军医杂志,2005,(04)

[3]樊晓花;,马宪荣.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的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0,(07)

作者简介:李敏(1962-),女,主管护师,大专,从事供应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