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应试方略及题型解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历史应试方略及题型解法

陈稷

陈稷(平昌县镇龙中学四川平昌636400)

【摘要】史论结合的思想方法;怎样解答历史选择题;怎样解答历史材料题;怎样解答历史问答题.

【关键词】应试;思想;步骤;方法

1.史论结合的思想方法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史与论的基本关系。“史”包括文字、数字、文物、图表等史料和史实。“论”包括结论、评论、理论、观点等。史是客观的,论是主观的。二者应该是一致的、统一的,但由于人们认识历史往往受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有时两者之间又不尽一致。

史论结合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夹叙夹议式的史论结合,即一边概述史实,一边议论或下结论;第二类是说明论证式的史论结合,这有点类似于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的关系,即用能够说明论点的典型史实来论证论点。

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史”,即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论”,即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三是“结合”,即“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方法。“史”是论据,“论”是论点,“结合”是论证。学生答题中常见的问题如大量史实的堆砌、空洞的理论说教、一段史实加一段理论的拼盘、把理论观点当标签去找史实对号入座等等,这些均不是真正意义的史论结合。如能够把基本的理论观点融入历史评论中,才算是有了史论结合的能力。史论结合能力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核心,主要适用于材料解析题,尤其是问答题。

2.怎样解答历史选择题

根据选择题知识覆盖面广、题量多的特点,要求学生要踏实、牢固、全面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等能力,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的水平。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具备这些前提条件之后,再辅之以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能否认真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认真审题,对选择题尤其重要。

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其具体方法是:

第一、读懂每组选择题前面的材料。每组选择题之前所出现的引导材料,是这组选择题的共同情景材料,其与各试题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系,同组内的各试题也都是要受其调控的。它对考生驾驭材料和选择答案有着极强的提示作用和限制作用。一定要重视对它的解读,明确其时限和范围及所考查的主旨等。

第二、明确题目结构。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指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指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

第三、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是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第四、搞清基本题型。选择题也有自身特点,根据其特点,明确题目的基本类型,再结合平时的学习和掌握,根据各题型的答题方法进行“对号入座”的思考和把握。

第五、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通过比较,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

第六、明确理论观点。选择题大都渗透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阶级斗争观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观点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第七、明确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历史往往与政治、地理、语文等学科联系紧密,要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作好答题的准备。

第八、常用排除法。

3.怎样解答历史材料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

(一)读:解题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应该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审读设问,带着设问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须象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状、补语等其他修饰成分。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阅读材料时,还要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完全部材料之后,首先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不管材料有多新奇,但它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第三,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中重新获取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都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第二、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则选取与材料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创新能力。因此,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所引用的材料,多为原始史料,难免带有封建史学界和资产阶级史学界落后史学观点的色彩。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念对史料进行辨析。

4.怎样解答历史问答题

(一)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二)细心审题

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

第二、确定题型。随着高考试题综合性增强的态势,其问答题复合性加强。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简析”、“评价”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并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第三、挖掘题意。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如果是材料问答题,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并搞清观点与试题论证的关系。针对一题多问和分值分布的情况,搞清重点与非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第四、审明材料的观点。目前来看,高考问答题大多是通过材料来创设答题情景的,这就需要搞清所引历史材料的观点。特点是有关材料类的论证题,其观点、结论,多是需要考生论证的论点,否则就会文不及意,离题万里。

(三)筛选要点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确定好观点。但是,问答题的特性,并不要求全部罗列史实。因此,必须根据目的指向,对史实进行认真的筛选,确定好要点。切忌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四)简列提纲

高考命题的发展,是绝难碰上成题的。因此,编列好提纲尤显重要。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详列,自己明了即可。简列提纲,短短数字,基本概括了答案要点,反映了层次关系,这不仅为组织好答案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可提高答题效率。

(五)规范准确

一切努力都必须落脚于答案之中,这是取分的关键。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在答案的编写方面,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