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戴凤波

(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卫生院浙江宁波315161)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生理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其中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操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行为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实践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心理行为干预;心理状态;生理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98-02

高血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具体发病因素尚未完全阐明[1],主要表现为血压水平增高,可能与遗传、饮食、体重超重、精神、情绪[2-3]等多种因素相关,该类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导致降低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析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分为常规组与实验,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详细讲解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

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41例。常规组:男女患者之比为23/18,年龄61~86岁,平均(75.23±3.32)岁,病程3~22年,平均(12.35±2.26)年;实验组:男女患者之比为22/19,年龄61~85岁,平均(75.12±3.25)岁,病程3~21年,平均(12.21±2.23)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对该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方案,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嘱咐其严格遵医嘱用药,给予简单的饮食与心理指导等。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主要内容为:A: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养成良好均衡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盐饮食的摄入,禁止辛辣刺激类饮食;B:控制情绪: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主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想法,总结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尤其是对于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注意避免其对病情本身造成的影响;C:家庭社会支持:鼓励患者每周至少参加3次的文化娱乐活动或者是社交活动;D:纠正错误认知:邀请高血压医生专家开展讲座,讲解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生因素、预防措施、治疗及护理方法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着重讲解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精神、情绪、家庭、环境之间的关联,强调应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对疾病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对于不良生活事件应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并指导一些改善不良情绪的小技巧。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转移其注意力,在开始治疗前同患者讲解音乐治疗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治疗前患者应将大小便排空,并采取舒适的体位休息片刻,闭上双眼,放松身体,连续听音乐30min左右,之后再缓慢将眼睛睁开完成治疗。

1.3评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高血压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主要是以原发性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全身性疾病[4],分析其发病因素与环境、遗传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还是肾血管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5]的一类重要危险因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旦患病需要进行终身治疗,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在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心理行为干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嘱咐患者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类饮食的摄入;指导患者学会控制自身情绪,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或者是社交活动;开展高血压疾病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指导患者应对生活中的不良事件如何正确应对,学会以乐观平和的心态看待自身疾病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进一步说明实验组护理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综上情况可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心理行为干预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值得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光芹,迟京霞.团体心理治疗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理行为及社会因素的干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4):145-146.

[2]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5):575-578.1.

[3]张士翠,付菱.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14-1115.

[4]张驰.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89-90.

[5]马秀花.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494-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