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分析

徐航

徐航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00例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和100例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前PR段和ST段压低组患者CI、PI和PR间期均明显低于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组,而P波电压和P波时限则明显高于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组,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电图特征,且该心电图特征可作为该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

【关键词】房性早搏;PR段;ST段;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064-02

房性早搏也称为房性期前收缩,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在临床检查过程中,房性早搏能够依据患者的P波异常状态加以确诊。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00例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和100例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2.4±12.1)岁;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患者100例,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61.2±12.3)岁。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均表现为窦性心律为主导的节律,基线平稳,无伪差,排除呼吸周期的影响,剔除呈单纯二、三、四联律的ECG,以及偶然性表现的患者。两组观察对象性别组成、年龄等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展开12导联试验,记录常规ECG,定走纸速度30mm/s,电压15mm/mV。数据需经过计算机精确分析,之后由人工进行核对,选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以mV为单位;测量方法为:由P波起点一直测量到PIt段最低点为PR段压低现象,从T至P段一直测量到J点后面的0.04~0.08s为ST段压低,如果患者原来有ST段压低或抬高,则减去其原有压低的幅度或是再加上抬高的幅度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测量与计算P波的时限和电压、PR间期、QT间期以及Ql"c的间期,联律间期以及提前指数。针对以下内容仔细观察:对两组所有临床资料,观察PR段及ST段压低情况,两组PACCI、PI、PAC的P波时限和电压、P形态及PR压低的情况、PR间期、PAC发生频数及其伴随的现象、PAC前心动周期是否稳定、窦性节律的心率以及P波的时限和电压、PR间期及QTc间期。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前PR段和ST段压低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证实,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如表所示。

表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注:与前PR段和ST段无压低组相比,*表示P<0.05。

3.讨论

房性早搏患者通常有下述特征:第一,PAC连续成对发生,并伴有阵发性的AF、Af;第二,P71t段压低发生率相对较高;第三,CI短而固定;PI较小且多数呈现出P’onT现象[1];第四,PR段与ST段压低的现象相对广泛;第五,大多数患者年龄偏大,并患有心、肺、脑病变或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2]。

PR段压低0.07~0.1mV,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较为电信的水平抬高或有所压低,这些均属于非正常状况。对PAC以及阵发房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潜在发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察对象发生潜在的延长碎裂电位或是晚电位低电压表现;二是周期性的心动会带动房间束张力的改变,进而对心房除极造成干扰,降低传导速度的稳定程度,进而诱发心房的不良复极[3];三是除极时间的延长以及除极向量的心房会对心房复极的向量产生直接影响,并导致其逐步加大;四是PR可以反映观察对象的心房肌动作电位情况,包括多种离子流,此为心肌细胞对多种因素最为敏感的阶段,不但具有心率的依赖性,而且受到心脏等疾病、细胞外的钙离子的浓度、儿茶酚胺的影响,这些均是导致PR段与ST段产生瞬息变化的电生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建平,杨泽福,蒋子裕等.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61-63

[2]张杰英.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7):106-107.

[3]杨梅.分析房性早搏前PR段和ST段压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电图特征[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6):1081-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