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术式剖宫产腹腔粘连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三种不同术式剖宫产腹腔粘连的比较

徐永梅

徐永梅

(江苏省盱眙县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盱眙211751)

【摘要】目的:对应用三种不同术式对产妇实施剖宫产过程中所导致的腹腔黏连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研究1组产妇实施剖宫产;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研究2组产妇实施剖宫产;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研究3组产妇实施剖宫产。结果:研究3组产妇中出现腹腔黏连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研究1组和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略少于研究1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产妇实施剖宫产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黏连的发生率。

【关键词】三种术式;剖宫产;腹腔黏连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072-02

随着剖宫产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剖宫产手术指征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目前临床产科剖宫产手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剖宫产手术可以使胎儿宫内窘迫、胎位不正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剖宫产手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腹腔粘连症状的可能性也非常大[1]。本次对产妇应用三种不同术式实施剖宫产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研究3组,平均每组40例。研究1组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12例;产妇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4.3±0.8)岁;产妇孕周34-42周,平均孕周(40.1±0.4)周;研究2组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产妇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4.4±0.9)岁;产妇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40.3±0.5)周;研究3组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产妇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4.2±0.6)岁;产妇孕周34-41周,平均孕周(40.3±0.5)周。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对研究3组产妇实施剖宫产,主要措施为取耻骨联合以上3cm左右的位置,做横弧形手术切口,通过撕拉式入腹,采用可吸收线宽针对膀胱腹膜实施连续性缝合,将腹膜及腹膜反折,采用可吸收线对批复实施皮内连续性缝合处理,术后不要拆线。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研究1组产妇实施剖宫产,操作按照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第3版的要求进行。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研究2组产妇实施剖宫产,与研究3组的主要区别在于不下推产妇膀胱,在子宫肌层位置实施连续性缝合[2]。

1.3观察指标

选择三组研究对象的腹腔黏连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腹腔粘连程度评价方法

无粘连;轻度粘连:产妇的子宫切口与其周围的位置有一定的粘连带形成;中度粘连:大网膜在剖宫产手术切口位置发生粘连;重度粘连:剖宫产手术的切口与产妇的腹膜或肠管发生广泛性的粘连[3]。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3组产妇中出现腹腔黏连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研究1组和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2组略少于研究1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三组研究对象腹腔粘连发生率情况比较[n/(%)]

3.讨论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所应用的可吸收线宽针距连续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及腹膜,可吸收线的吸收更加容易,产生的异物反应性程度相对较小,宽针距缝合方案的应用可以使缺血、坏死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同时可以将腹膜在正常的生理位置进行妥善的固定处理,使手术的创面距离明显缩小,腹膜切口的边缘位置的上皮细胞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再生和转化等过程,使创面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从而使腹腔粘连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横切口的张力水平相对较小、产生的机械性牵拉刺激程度相对小,不会对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造成抑制。它充分囊括了新式剖宫产术在操作方面的优点,美观、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等,又可以使术后腹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4]。

【参考文献】

[1]王秀美,刘海鸣.不同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12):1096-1097.

[2]沈兵.2种剖宫产术式腹壁和腹腔粘连情况的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48.

[3]梁辉标.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00-201.

[4]崔艳华.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1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