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张静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对比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张静波

张静波1张黎2(通讯作者)

张静波1张黎2(通讯作者)

(1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脑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2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胸外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10)

【摘要】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显微手术,对照组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OS评分(4.74±1.0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使用显微手术效果优于介入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显微手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

【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09-02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IA)是一种无传染性、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血压波动大的情况下可导致破裂,使蛛网膜下腔出血[1]。该病病死率高,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动脉瘤的形成有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性因素,包括动脉硬化、感染、创伤及其他原因。严重会导致死亡,早期认为最佳治疗方法是显微手术完全夹闭IA。随着材料设备的改进及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IA的介入治疗所占比例增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分析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对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20至70岁,平均(45.62±10.24)岁,深度昏迷6例,浅度昏迷10例,短暂意识丧失10例,无意识障碍4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1至68岁,平均(45.14±10.01)岁。深度昏迷7例,浅度昏迷9例,短暂意识丧失9例,无意识障碍5例。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均在SAH后72h进行外科治疗,介入治疗中用GDCs闭塞破裂口,手术中如果出现血管痉挛,应进行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注入罂粟碱药物扩张或球囊扩张治疗,显微手术30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动脉瘤颈夹闭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价患者情况:良好者有轻度缺陷,生活能够自理。轻度残疾为身体存在残疾现象,能正常生活。重度残疾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生命体征消失为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应用(P>0.05),经治疗后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在现阶段临床并未完全阐明,在动脉瘤发生后,病情的进展引起动脉瘤的增大,特别是合并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瘤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除此外,紧张、焦虑、激动等情绪,或大小便、分娩、体力劳动、性生活等可大致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后,可由出血部位凝块凝固、血管痉挛收缩、脑脊液促进作用等生理机制达到止血的目的,但优由于破裂处纤维网脆弱、血凝块液化、动脉壁破裂口纤维化尚未完全牢固,因此处理不当易再次发生破裂。在发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之前,超过90%患者并未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仅有少数患者存在临近神经、脑补结构出现特殊性表现,包括先兆症状、出血症状、局部定位体征、颅内压增高等,伴有较高致死风险[2]。因此临床强调早发现,并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治疗方法,以期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

手术仍是当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其中又以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阻断动脉瘤血液供应,以此避免患者再出血,维持患者载瘤及供血动脉的通畅,保持其脑部组织正常血运。在近年来的报道中,此类术式虽表现可获得一定疗效,其中开颅手术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包括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等。因此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存在较大局限性。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包括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随着现代临床微创治疗理念的普及,显微手术是基于微创理念下的治疗方式,临床通过借助手术显微镜的放大功能,使用精细显微手术器械、缝合材料,完成对细小组织的精细化治疗。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住院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显微手术所有时间与介入治疗差异不大。此外经治疗后明显改善,且观察组GOS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显微手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更利于纠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更佳。分析其原因在于:显微手术能清晰呈现邻近血管结构和动脉瘤,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血管内栓塞技术的进步开拓了治疗颅内动脉破裂的适应症,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患者在支架辅助下进行弹簧圈栓塞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对于大脑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来说,显微治疗可以使前循环充分暴露,观测更清晰,更精确[3]。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使用显微手术效果优于介入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江伟,李芸,高波.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较[J].医药与保健,2017,25(2):140-141.

[2]姚江伟,李芸,高波.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较[J].医药与保健,2017,25(2):140-141.

[3]张国龙,吴升祥,张磊.比较分析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