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探讨

罗超

南省景洪市橄榄坝农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环保土地所666108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我国各地的旧城区改造手段主要集中在城市更新上。在以往的经验中我们也能看出,由于城市的更新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详细归纳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诸多问题,并且对原因进行了认真的解析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优先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进行优化;对旧城区遗留下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对策

一、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生态破坏现象严重

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工程建设和改造严重影响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对旧城区的改造中,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区域和历史遗迹被破坏和影响的情况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注意,但是我们还是没有足够重视“建设性”破坏的影响,导致了更新区的生态用地空间不足,破坏了原有的生态支撑体系的结构,使城市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遭到破坏,这样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延伸到更新区域以外的地方形成更严重的、大面积的“建设性”破坏。

2、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健全

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绿化覆盖率较低、生态用地数量较少、绿色开放空间缺乏、各种生态系统组合结构不能实现有效连接等问题,要想形成合理的环境调控,要想实现乡土物种的生存与繁衍、水土涵养,以及局部的环境调节等这些城市生态系统,首要条件是要有足够的绿色开发空间,脏乱差也就成了一种旧城区的标志。

3、遗留环境问题得没有解决

早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保护意识,以及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严重缺乏环境治理需要的机制、技术、设备。老城区与居民区和工业区的面源或点源污染情况都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城市规划引导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工业区居民的整体格局混乱,居民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废弃物垃圾和工业生产的污水、粉尘和噪声相互影响,生产及生活功能的混乱形成了城市环境的实际问题,人多地少的现实问题也使旧城区的居住条件以及群众的居住质量降低。

4、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配套不完善

主要是指不能集中处理大量的生活垃圾,垃圾转运站和处理站不能高效运行;雨污分流管网系统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不具备完善的地下管网与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协调污染物收集、储运和处理,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市更新中一般情况下较为重视那些处于表面的环境建设,通常都不会过多关注隐藏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再有,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得到多个职能部门的支持,要求跨区域操作,同时要求具有合理的改造周期,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内容在城市更新中都不易做到。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生态环境意识不强。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更新,主要就是为了解决“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只重视修复旧城的物质空间环境,还不具备生态环境建设思想。这种改造模式与决策层“形象工程”的追求相一致,同时城市规划中也主要规划物质空间,那个时期的居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当然更加重视物质环境建设。所以决策层、规划层、公众层都将物质空间环境建设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建设。

2、城市更新模式不合理。

当前,我国实行旧城改造时都应用了“拆”和“迁”的做法,由于旧城区的土地价值迅猛攀升,因此土地开发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顾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在城市开发中进行高强度与高密度的建设,导致当前的建筑数量多,设计的楼层过高,严重影响了人员的居住质量。由于改造强度过大,严重破坏了城市内部的绿地系统、生态廊道与景观节点,不利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城市更新工作缺乏宏观统筹。

我国旧城的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基础,而且还有大量的欠帐,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土地利用,同时也与环境监测、城市设计、生态规划、建筑工程、市政管网建设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要求得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共同支持。进行城市更新活动的主体存在很多,不同主体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程度也不同,不能有效协调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因此生态环境建设活动面临着很多困难,不利于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质量。

二、对策

1、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指的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改变传统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着力建设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在当地城市更新改造方案中引入生态环境建设内容,在城市更新改造的第一批工程当中增加生态环境建设一项,在旧城改造中,明确规定改造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和绿地率、污染处理等内容。在需要重新建设的改造地区,应该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提高改造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争取收到较好的改造效果;针对旧城区需要修复一部分的地区而言,也需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拆旧建新工作,实行修复性改造,真正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2、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进一步创造更加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争取通过改造旧城区实现生态用地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建设合理的生态用地结构,创造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建设完善的绿地系统、休闲系统、重要廊道节点等设备,保证生态系统提供最大的服务功能,使城市生态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大力保护旧城区那些没有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用地数量。明确规定保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是生态改造的有力措施,创造更加合理的城市生态格局,特别是要做好城市周边的土地利用工作。利用土地整理和改造景观等做法,转变旧城区那些能够产生生态效益的建设用地使其成为生态用地,着力恢复旧城区内的河流、山林地等自然景观,发挥乡土植物的作用。

3、积极治理旧城区遗留生态环境问题

要重视旧城区居住区和工业区混合在一起的问题,强调这些问题的处理与解决,对居住区的工业用地与工业区的居住用地要全面进行清退,要求居住区实现生活服务功能,工业区实现生产服务功能。积极治理城市污染与废弃地的环境问题,认真修复城市环境,主要工作内容有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管理、城市河流水质水况的管理、城市噪声环境的管理、城市污水处理的管理、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等。依靠低碳和环保型环境修复技术,多应用生态修复技术,要大力保护旧城区原有的自然景观,在利用旧城区生态系统网络的前提下,生态化管理河流、绿化带、公园以及一些重点节点,希望能够全面解决过去较长时期内留下的环境问题。

4、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策略

在城市更新的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社会、经济成本与取得效益,利用项目规划的不断更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结合而成为一个生命力顽强的系统从而进入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城市更新内容,自土地利用、产业体系、环境容量、交通系统、文化风貌、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发挥运行机制与调控机制的作用,将各种规划落到实处,利用政策指引和法规控制,切实提高城市生态功能。全面打造完成区域联合治理生态环境组织机构,鼓励跨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合作,依靠市场机制,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全面的城市更新,大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推行力度,综合治理当前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峻华,王书敏,李兴扬,于慧,郝有志.城市区域绿色屋顶普及对水量水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07)

[2]任绍斌.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冲突与规划协调[J].现代城市研究.2011(01)

[3]高德武.论文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实践:成都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