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晓玲

张晓玲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四川成都611731)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在干扰素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减少小儿临床症状表现的时间,促进了患儿的早日康复,在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康复新;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207-02

小儿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多由肠道病毒或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小儿手足、口腔黏膜等出现疱疹、水痘、溃疡,小儿常伴有发热,一般传染性较强,小儿的传染率更高[1]。3岁以下儿童容易患病,虽然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较轻,但是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会给小儿带来严重的后果。临床一般常采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疗效不显著,经过临床实践,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大大的缩短了小儿的治疗周期,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口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所有患儿均排除患有其他炎症类疾病,所有患儿均排除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排除采用其他类药物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8岁,平均年龄(2.3±1.1)岁;病程3天~4周,平均(1.2±0.5)周。实验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0.8~7.2岁,平均年龄(1.8±1.1)岁;病程1周~3周,平均(1.5±0.7)周。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在干扰素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治疗。干扰素用法用量:1次/天,剂量不得超过10ug/天,采用0.5~1.0ug/kg的干扰素进行肌注,使用3~5天。康复新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进行服用,6~12个月3ml/次,1~4岁5ml/次,5~6岁10ml/次,3次/天,使用3~5天。

1.3观察指标

患儿临床疗效通过临床症状评分进行判断,评分标准:显效:7~10分,有效:4~6分,无效:3分以下。通过患儿的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和发热消退时间比较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校验;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t值校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17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6例,总有效率为24例(80.0%);实验组的显效例数为22例,有效为7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29例(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的时间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为3.9±1.5天,疱疹消退时间为4.1±1.5天,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4.5±1.6天;实验组发热消退时间为1.8±0.5天,疱疹消退时间为2.1±0.7天,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为1.7±1.2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手足口病患儿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足口病目前已被列入我国传染病病种之一,对婴幼儿传染性较强,一般病程不长,对患儿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手足口病多以疱疹、溃疡的形式出现在小儿手足及口腔部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饮食和皮肤的完整性,目前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关注[2]。特别是在幼儿园,更要加强对幼儿的卫生宣传教育,避免大面积传染发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还未发现针对性药物,目前临床多采用抗病毒类药物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较好,已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获得了患儿家长的好评[3]。

干扰素具有抑制人体内病毒的RNA复制,限制人体内的蛋白质和基因复制转运的作用,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水溶性蛋白质,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毒的大量复制,控制病毒引起的各类疾病。小儿手足口病由柯萨奇病毒或肠类病毒感染引起,利用干扰素可以起到杀毒的作用,使小儿体内的免疫力得到有效的提高[4]。干扰素一般在成人疾病中使用率较高,但是在小儿疾病中使用较少,这与干扰素自身的基因重组的特性有关,有关研究表明采用病毒唑治疗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不如干扰素,反映了干扰素的强效抗病毒作用。

康复新口服液与干扰素不同,属于一种中药类制剂,通常采用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药物使用量也各部相同,采用康复新治疗后,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炎症性疼痛,控制溃疡面积,使患儿体内的各类免疫细胞可以有效激活,增强了患儿的免疫力,使病毒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康复新还能促进患儿的溃疡面新肉芽的生长,减少患儿皮肤感染的几率,促进患儿体内血液的循环[5]。对于患儿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激活的靶细胞进行吞噬。与干扰素相比,康复新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应用更为广泛,同时价格也相对较低,产生的副作用少。很多医院对干扰素的应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价格昂贵也是其一大弊端,因此采用康复新更为合理有效。

本研究中,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对照组的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比实验组长,说明在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时,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有效的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患儿的康复效率。

综上所述,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效地降低了患儿的治疗周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同时促进了患儿皮肤创面的恢复,避免了溃疡面皮肤的感染。无论是在临床疗效,还是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等方面,采用干扰素联合康复新都比独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要好,不仅价格合理,副作用也少,在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蔓莉,王箴,江毅等.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03-303,307.

[2]谢扬学,何淑君.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2-53.

[3]岳保珠,张春磊,刘丽平等.手足口病患儿239例分组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0):2239.

[4]杨仁智.痰热清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及对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肌酶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3,34(7):785.

[5]刘辽,贾萍,陈芳等.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