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分析马昌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分析马昌立

马昌立

马昌立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400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40例患者的螺旋CT征象进行分析,观察栓塞的分布类型及各级肺动脉的显示率和图像质量。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共累计200支肺动脉,其中左右肺亚段肺动脉40支,左右肺段动脉70支,左右肺叶动脉44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动脉主干11支;40例患者中中心型5例,周围型17例,混合型18例。结论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栓子的形态和范围,而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比较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肺动脉栓塞、诊断

结合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肺动脉栓塞是由内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分支而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临床上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且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再加上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因此出现漏诊和误诊的可能性比较多[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现已成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的首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基于此,我院就将通过实际实际病例资料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0.4±3.3)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咳嗽、咳痰、突发胸痛、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为主;40例患者的病史包括:糖尿病8例,高血压12例,脑梗死9例,下肢深静脉血环11例。

1.2方法

1.2.1扫描方法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采用64排GEOptima660CT机,将两上臂上举,于屏气状态下从肺底至肺尖行胸部螺旋CT扫描。扫描的基本条件为:平扫电压120KV,电流100mA,准直器宽度为6mm×6mm,螺距1.0,扫描全肺,扫描时间为6s;增强扫描电压120KV,电流85mA,准直器宽度为3mm×1.25mm,螺距1.0,由膈顶上方约2mm扫描至主动脉弓顶,延迟扫描时间则根据人工智能触发扫描技术来决定,触发位置设定在肺动脉主干层面,阈值1000HU,在达到阈值后延迟3S。研究所用的显影剂为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剂80ml~100ml,经患者肘静脉注射,注射时间控制在2.0~3.0ml/s,注射后约20~25s后开始进行扫描[2]。

1.2.2图像处理

在工作站对扫描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每一例数据均行多平面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灯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必要时可沿肺动脉及栓子长轴进行图像充足。最后对所得的图像进行诊断,统计出栓子的类型、数量以及具体的位置。

2.结果

2.1病变分布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共累计200支肺动脉,其中主要包括中心型5例,周围型17例,混合型18例;本次研究以RemyJaedin提出的各级肺动脉分支命名法进行命名,主要包括:左右肺亚段肺动脉40支,左右肺段动脉70支,左右肺叶动脉44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动脉主干11支。

2.2CT征象

间接征象:局限性的血管文理分布相对较为稀疏,且不完全是CT征象主要表现;而且肺部病灶伴有模糊的三角形阴影,其内边缘呈现楔形,尖端指向肺门;肺动脉主干扩张,肺门血管周围小血管稀少;仅侧的肺血管则相对增粗,但接近栓子远端肺血管纹理则有一定的缺失或变细。其中肺动脉高压4例,肺梗死6例,胸膜肥厚8例,Westermark征11例,胸腔积液11例。

直接征象:根据栓子在血管中的位置对其进行命名。完全闭塞型:栓塞的血管呈低密度而无造影剂充盈;钝角附壁型:栓子具体位置位于血管壁,造影剂则位于血管中心,栓子的凹面朝向血管腔,基底与血管壁呈钝角相交;锐角附壁型:栓子附在血管壁上,造影剂则位于血管中心,栓子的凸面朝向血管腔,基底与血管壁呈锐角相交;中心型:栓子位于血管腔中心,且在其周围环绕造影剂。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共累计200支肺动脉,其中完全闭塞型24支,锐角附壁型66支,钝角附壁型40支,中心型70支。

3.讨论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包括长时间骨折卧床、妊娠、血液的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栓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都是肺动脉栓塞发作的高危因素[3],由于该疾病在临床上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比较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增强扫描已经成为该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单层MDCT的敏感度约在70%~80%左右,特异度在85%~90%左右,而16层螺旋CT的敏感度为75%~100%,特异度为80%~100%[4]。与常规CT扫描相比,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扫描时间段、分辨率高,能够显示小血管栓塞情况的优势。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研究对40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通过CT征象发现40例受检者共累计支肺动脉200支,其中其中左右肺亚段肺动脉40支,左右肺段动脉70支,左右肺叶动脉44支,左右肺动脉35支,肺动脉主干11支;根据栓子在血管中的位置进行划分,其中完全闭塞型24支,锐角附壁型66支,钝角附壁型40支,中心型70支。基于此,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过程中,螺旋CT增强扫描以其安全、快速,灵敏性、特异性高和无创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吕飙,张兆琪,王珏.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4(12):111-113.

[2]段志永.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3,10:1591-1592.

[3]唐上坤,黄益.螺旋CT扫描在肺动脉栓塞急慢性分期评价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3,4(15):215-217+263.

[4]陈红莲,等.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5(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