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治验二则.

/ 1

血证治验二则.

王伟东

血证治验二则

王伟东(穆棱市中医院黑龙江穆棱157500)

【中图分类号】R25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9-0212-02

1病例

例1孙××,性别女,年龄34岁,某中学教师。初诊(1994.1.21)主诉:咳嗽、咳痰、咳血、血色鲜红,有泡沫,易患感冒,常因感冒引起旧疾咳血,逢冬春必犯,5年余。西医确诊:支气管扩张,经用西药无效,来中医就诊。

现主证咳嗽、咳血、血色鲜红、咳黄痰、喘、气短、纳呆、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稍数。病机:肺络受伤、热迫血妄行。证属:咳血。治则:泻火止咳、平喘。方药:泻心汤主之。处方:大黄15g、黄连25g、黄芩15g、紫苑15g、桔梗15g、陈皮15g、杏仁15g炒、马兜苓15g、茯苓15g。上方两剂水煎每日1付,早晚分服。

二诊(1994.1.23)服药后,咳血已止,仍咳嗽,有少量痰,质稀,色白,喘轻,大便稀,日行2次。舌质红、苔薄、脉细稍数。前方大黄改为5g,两剂水煎服。

三诊(1994.1.26)服药后咳血已止。4天未咳血,仍咳嗽、喘减轻。舌质红、苔薄、脉细弱。处方:桔红丸20丸一日2次每次1丸。半年后随访情况良好,正常上班。

例2杨××,性别女,年龄48岁。某厂工人。初诊(1995.8.23)主诉:鼻衄史已2年,最近因与同志吵架而犯病。每日下午鼻出血,量多,血色鲜红,病程已持续10余天。经西医确认为:鼻中膈穿孔,需手术治疗。口服西药无效,患者惧怕手术,前来要求中医中药治疗。

主证头晕,每日下午鼻出血,活动加重,呈鲜红色,量多,口渴欲饮,手足心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脉弦稍数。病机:气郁化火,热迫血妄行。证属:鼻衄。治则:泻火、凉血、止血。处方:泻心汤主之。方药:大黄15g、黄连2.5g、黄芩15g、生地25g、生白芍15g、丹皮15g,上方两剂水煎服,每日1付早晚分服。

二诊(1995.8.29)鼻衄已止,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脉细弱。证属:胃阴不足。治则:补养胃阴。处方:沙参15g、麦冬15g、扁豆15g、桑皮15g、花粉15g、生地15g、川连2.5g、黄芩15g、生甘草5g、丹皮i5g。上方两剂水煎服每日1付早晚分服。

2验治

以上两例医案,一为鼻衄,一为咳血,同属血证,都以出血为其主证,但在治疗上并非用止血之品,而以泻心汤为主收其显效。咳血、衄血均是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渗出于体外。前者是久咳伤肺,肺阴素虚,复感风热燥邪,邪伤肺络,使血液离经而咳出;后者是气郁化火,火邪犯肺,鼻为肺窍胃络,肺胃热盛,迫血妄行故衄血。

泻汤以大黄为主,直入阳明,以降胃气;佐以黄芩,以

清肺金之热,俾其清肃之气下行,以助阳明之降力;黄连以清心火之热。三药均以苦寒之性泻火解毒,但因咳血一证是患者素体肺阴虚易感外邪,由外邪引起旧疾,损伤肺络而致,故以泻火为主,佐以清肺止咳定喘之药。鼻衄一证则是由于气郁化火,热迫血麦行而致衄皿,故以泻心汤为主,佐以凉血之品。

两医案同属血证,同用火降血自止之大法,但在临证时,必须审证求因,灵活运用方可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