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点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点评分析

叶茂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每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质控科、医务科、感染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对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正确性和合理性的审核,提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存在问题,在医院的质量分析会上对用药指征、剂量、用法、联合用药原则及无指征超剂量使用药物的处方和病历,重点是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实例分析和点评。结果通过点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结论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点评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关键词:抗生素使用;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点评

1点评方法

1.1制度与标准

由医院医疗质控科、医务科、感染科和药剂科制定控制表,按照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整体质量控制的要求,按照卫生部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基本原则》、2009年《38号文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处方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保证质量控制与点评的实效性,并发放整改表。

1.2资料

2016年10月、11月、12月,每月随机抽查药房连续3d的门诊处方2000张左右,每月审核前月归档的病历30份,参照标准进行合理性审核、统计分析。

1.3每月对药房出库量来统计排前五名抗生素。

2不合理用药点评与分析

2.1普遍存在问题

①抗生素使用率高于卫生部规定门诊使用抗生素率不高于30%,住院抗生素使用率不高于40%。

②根据临床经验用药,重复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与配伍,不熟悉抗生素药理特点,给药次数和用药剂量超常规等问题进行点评。

2.2典型病例分析

①不合理联合用药:实例:男性患者3岁8个月,临床诊断:急咽炎,医嘱: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阿奇霉素0.1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注射用头孢他啶1g,静脉滴注,1次/d,共3d。头孢他啶是头孢菌素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阿奇霉素是大环内脂类属于快速抑菌药,抑菌药迅速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造成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减弱[3],确需联用时,可先用杀菌剂再用抑菌剂,以获得更好的疗效[4]。

②重复用药:实例:男性患者,4岁,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注射用头孢唑肟钠2g,用法:静脉滴注,1次/d,共3d,头孢拉定干混悬剂125mg×12代,口服每天3次,一次125mg。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细菌感染时宜选青霉素类或第一代头孢,不宜选用第三代头孢。头孢拉定干混悬剂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唑肟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属于重复使用抗生素。

③选择抗生素不合理:实例:女性患者43岁,临床诊断:霉菌性阴道炎,处方:替硝唑注射液0.4g100mL,ivgtt,200ml每次,qd氟康唑片50mg,qd,150mg每次。替硝唑对厌氧菌作用强大,对真菌感染无效。

④不合理联合用药:实例:女性患者50岁,临床诊断:盆腔炎。医嘱: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克林霉素1.8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庆大霉素24万,ivgtt,qd,共3d。克林霉素可增强骨骼肌松弛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神经—肌肉阻断;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对神经-肌肉接头有阻滞作用,偶可致呼吸抑制和肌麻痹,两用联用可增强神经—肌肉阻滞作用[1]。

⑤超剂量用药:实例1:女性患者29岁,临床诊断:阴道炎,处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克林霉素注射液0.9g;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3d。克林霉素单次使用剂量过大,易引起胃肠道反应,神经肌肉阻滞。实例1:女性患者45岁,临床诊断:宫颈活检术后,处方:5%葡萄糖氯化钠250ml,青霉素钠1200万U,静脉滴注,1次/d,共3d,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日200万~1000万U,分2~4次给药,青霉素一次剂量过大易引起代谢性碱中毒,高钠血症[1]。⑥给药次数不合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类等t1/2大多数2~3h左右(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钠除外t1/2=8h),实例1:女性患者27岁,临床诊断:剖宫产,血象升高,医嘱:5%葡萄糖氯化钠250mL注射用头孢他啶钠4g,甲硝唑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5d。头孢他啶钠的半衰期为1.65~2.05h,需分3次给药才能达到效果。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类等属于消除半衰期短的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与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此类抗生素无抗菌后效应(PAE),其用药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而不是每次大剂量给药,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日剂量分3~4次给药[5]。

3结论

通过对我院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性点评,我院抗生素使用率逐月降低,门诊抗生素使用率基本上达到卫生部规定20%标准,而且提高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进一步加强医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培训,开展临床药学及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2012卫生部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基本原则[S].2012.

[2]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5.

[3]朱依谆.药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苏敏静.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119-210.

[5]戴自英,刘裕民,汪复.实用药物学[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