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势探讨

李文钊张晓光韩淑祯

李文钊张晓光(通讯作者)韩淑祯

(内蒙古民族大学028000)

【摘要】目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临床主要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磁共振、同位素扫描。其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其它三项检查相比较具有简便、易行、直观、无创伤、无辐射的优点,费用低廉,人们容易接受。并且超声诊断颈动脉病变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较高,具有非创伤及易重复等优势,因而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筛查手段。

【关键词】彩色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优势探讨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014-02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有效方法。颈动脉超声能够早期、准确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及狭窄程度,是早期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良好窗口。同时颈动脉超声检查与CT、磁共振、同位素扫描检查相比具有简便、易行、直观、无创伤、无辐射的优点,费用低廉,人们易接受,并且超声诊断颈动脉病变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较高。

1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研究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因未完全确定,主要危险因素为:(1)理化因素:包括吸烟、遗传、肥胖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2)机械力学因素:如高血压损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使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其中不稳定性斑块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不稳定性斑块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斑块内微血管生成[1]。(3)炎症因素:与病毒感染等有关[2],尤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3]。

高血压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目前研究较多,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的形成分别与收缩压、脉压、平均动脉压有关。(1)与收缩压关系:研究显示收缩压高低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具有相关性。(2)与脉压、平均动脉压(PP)、舒张压的关系:Sander等[4]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与24h平均收缩压、PP呈正相关,与24h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在控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其他干扰因素的研究中表明,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增厚程度及粥样斑块的检出率随着平均PP的增加而增加。脉压差和颈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增厚程度及斑块面积具有独立的相关性。欧洲颈动脉外科临床试验研究[5]发现PP>60mmHg患者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冠状动脉造影(CCA)内径明显高于40mmHg<PP≤60mmHg的患者[6]。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在高血压影响下是一个慢性的病理过程。

2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

2.1超声发展简史超声在临床中应用于血管的检查是经过长时间逐渐发展而来的。在1942年奥地利K.TDussik通过A型超声装置来穿透性探测颅脑,并于1949年成功地获得了头部的超声图象;1965年Lallagen首先应用Doppler法检测一些血管疾病。70年代脉冲多普勒与二维超声结合成双功能超声显像,能选择性获得取样部位的血流频谱。80年代彩色多普勒新技术的兴起,能实时获取异常血流的直观图象,用于检测大血管、周围血管与脏器血管的病理改变。

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患者平卧,充分暴露颈部血管,去舒张末期选颈总动脉全程、颈内、外动脉颅外段、椎动脉全程、双侧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最厚处进行测量。

2.3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一般规定正常颈动脉IMT<0.8mm,颈总动脉IMT≥1.0mm、分叉处IMT≥1.2mm为内-中膜增厚;当IMT≥1.5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标准:在最大斑块位置,以(1-残留血管截面积/血管截面积)×100%来判断动脉狭窄程度,<50%者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为重度狭窄[7]。

2.4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越性1)颈动脉超声具有简便、易行、直观、无创伤等优点,并且费用低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血管管径是否均匀一致;可测其厚度以及血管的内、外径、截面积、斑块大小、长度,血流速度等。高频超声探头还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管壁的结构,测定内膜中层厚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IMT形态学变化的观察,有助于在有症状的血管斑块出现之前预示AS的进展。2)CT血管造影(CTA)评估大多数动脉血管的解剖,斑块组成或形态学特点,在扫描速度和在探测器排数中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但血管钙化使多层CT血管造影系统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限制,这个限制需要更高排数的探测器的瞬间高分辨率,增加有效的辐射剂量才能很好的显影[8]。另外血管内造影剂能导致患者变态反应及非特异性反应,部分患者不能接受。3)核磁(MRI)MRA检测颈动脉斑块敏感性94%,特异性81.2%,准确性90.9%。同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不仅可显示血流、血管狭窄、测量狭窄程度,而且能观察血管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但核磁很难发现早期管腔内径正常的内-中膜增厚的动脉粥样硬化,另外对狭窄程度的判定也有明显的夸大现象。4)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血管狭窄与闭塞的金标准.同时也是颈动脉以及周围动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DSA能准确计算出血管狭窄的程度,但不能判定斑块性质。因血管造影是创伤性检查,有2%-4%的并发症及检查价格昂贵等因素的影响,血管造影尚难广泛应用于临床。

3粥样硬化在超声下探查展望

二维超声对斑块(包括多个斑块)及动脉弹性的早期改变显示更清晰,完整;同时斑块声学特征分析对不稳定斑块的诊断[9]、狭窄的准确性、特异性对介入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目前广泛应用于(1)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是评价血管的弹性功能的一种新技术。(2)超声造影:使低回声斑块、溃疡斑块的检出率增加。(3)三维超声:可以直观显示血管及斑块的立体结构,更清晰地显示血管主干及其分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斑块内新生血管可以促进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10]。(4)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用于血流的定量分析以及通过定量血流数据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等的研究[12]。由于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显示和方向等比较复杂,因而其临床应用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3](5)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弥补了选择性颈动脉造影低估血管狭窄程度、偏心病变误认为向心病变和无法诊断管腔内血栓的局限[14]。

4小结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诊断颈动脉病变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较高,具有非创伤及易重复等优势,并且具有简便、易行、直观、无创伤等优点,费用低廉,病人易接受。因而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及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缺血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局限性,其对颈内动脉远端及颅内段等检测盲区较为困难,对某些高位骑跨形颈动脉球的检测也有难度。所以ET技术、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四维超声和血管内超声等新的超声技术给颈动脉超声带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CarliorS,KabadiarisIA,DibN,etal,Vasavasorumimaging:anewwindowtotheclinicaldetectionofvulnerable,atheroscleroticplaques.CurrAtherosclerRop.2005.7:164-169.

[2]KoerigW.Inflammationandcoronaryheartdisease:anoverview.CardiolRev,2001,9(1):31.

[3]ZebrackJS,AndersonJL.Theroleofinflammationandinfectioninthepathogenesisandevolutionofcoronaryarterydisease.CurrCardiolRep,2002,4(4):278.

[4]HayaishiOR,YamasakiY,KatakamiN,etal.ElevatedC-reactiveproteinassociateswithearlystagecarotidatherosclerosisinyoungsubjectswithdiabetes[J].DiabetesCare,2002,25:1432-1438.

[5]LovettJK,HowardSC,RothwellPM,.Pulsepressureisindepen-dentlyassociatedwithcarotidplaqueulceration.JHypertens,2003,21:1669-1676.

[6]周北无,刘小清,武阳丰,等我国中老年人群PP对于心血管病事件发病的预测价值[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1):16—20。

[7]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7-193.

[8]FusterV,FayadZA,MorenoPR,etal.Atherothrombosisandhighriskplaque,PartII:approachesbynoninvasivecomputedtomograph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J].AmCollCardio,l2005,46:1209-1218.

[9]StefanadisC,VavuranakisM,ToutouzasP,eta.lVulnerableplaque:

thechallengetoindentifyandtreatit[J].IntervCardio,l2003,16:273-284.

[10]邬冬芳,何文,张红霞,等.颈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5)393–396.

[11]MeairsS,BeyerJ,HennericiM,etal.Reconstructionandvisualizationofirregularlysampledthreeandfourdimensionalultrasounddataforcerebrovascularapplications[J].UltrasoundMedBiol,2000,26(2):263-272.

[12]WesselsT,BozzatoA,MullM,etal.Intracranialcollateral

pathwaysassessedbycontrast-enhancedthree-dimensionaltranscranialcolor-codedsonography[J].UltrasoundMedBiol,2004,30(11):1435-1440.

[1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97-1201.

[14]ScherderD,ManFD,HerregodsMC,eta.lIntravascularultrasound

versusangiographyforluminaldiametersinnormalanddiseasedcoronaryarteries[J].AmHeartJ,1994,127(1)2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