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护理对策

邓红梅

邓红梅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中医院四川自贡643200)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120例创伤骨折病人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骨折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3.499~5.377,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351~7.564,P<0.05)。结论: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抑郁,加强护理干预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创伤骨折;不良情绪;护理对策;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58-02

近年来随着交通大提速、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使创伤骨折病人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创伤骨折常突然发生,病人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工作、生活节奏一下子被打乱,疼痛的刺激、日常生活及运动功能的缺失、长期卧床与外界被动隔离、对康复的担心都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典型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等,部分病人表现出对家人或医护人员的过度依赖。有研究指出,对创伤骨折病人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1],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20例创伤骨折病人纳入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20~75岁,平均(46.18±9.27)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38例,下肢骨折66例,其他部位骨折1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74例,严重摔伤39例,高空坠落伤1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不良情绪评估所有患者于入院3d内进行不良情绪评估,分别采用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程度[2]。SAS、SDS每个量表各有20个选项,对应不同的症状,按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SAS≥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SDS≥53分时表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

1.2.2护理对策对照组病人采取创伤骨折常规护理,包括创面管理、正确摆放肢体功能位、患肢末梢血运观察及康复锻炼指导等。观察组根据病人的SAS、SDS评分评估病人的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对策如下:

1.2.2.1充分理解创伤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创伤骨折常突然发生、病人暂时丧失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骨折后剧烈疼痛、对治疗效果及费用的担心等都可使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骨折后需卧床休息,病人被动地停止工作,和外界接触减少产生强烈的孤独感;部分严重创伤骨折病人行动受限、如厕、洗漱完全依赖家人,极易产生沮丧、悲观。不良情绪可导致病人失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创伤骨折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主动关心病人,及时发现并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2根据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反应,采取多途径的心理护理措施。根据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估的结果,认清每位病人的不良情绪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助其克服负性情绪。对剧烈疼痛引起焦虑、紧张情绪,护士应正确摆放患肢体位,搬动翻身时妥善固定,正确使用止痛剂,减轻疼痛带来的不适感。对因担心骨折及功能恢复出现烦躁、抑郁情绪的病人,护理人员多用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正能量激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心理障碍。对骨折后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有意识地陪伴患者,尽量满足其需求,消除其孤独感。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情绪入院3d内及出院前,采用焦虑(SAS)、抑郁(SDS)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程度。

1.3.2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采用我国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评估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性别、骨折类型、受伤原因等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比较(x-±s)

3.讨论

创伤骨折发生后,病人对突如其来的身体损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丧失及剧烈的疼痛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孤独感及对家属或医护人员的过分依赖[3]。

现代护理学提倡“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张对病人实施包括心理、生理、疾病方面的综合护理,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从而促进疾病最大化恢复[4]。正视创伤骨折对病人造成的身心影响,在充分评估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状态及产生的原因后,对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化解患者因突发性创伤骨折产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5]。加强护患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上和生活上的需求,维护病人的自尊;主动和其交流,消除病人长期卧床产生的孤独感。本研究中,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有效的护理对策能保持改善创伤骨折病人乐观开朗的情绪。

改善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针对创伤骨折病人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消除不良情绪对骨折及创伤愈合的负面影响。通过心理疏导、鼓励病人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以改善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肌张力及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6]。本结果中,观察组GQLI量表中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针对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进行积极的护理,能有效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琳.护理干预对改善骨折患者出院时焦虑及抑郁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50-51.

[2]汪向江,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202.

[3]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7-223.

[4]柯少坤.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护理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4,26:132-132,134.

[5]孙亚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6:216-217.

[6]曾祥华,李梅,鲍瑞芝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