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难,难于上青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减负难,难于上青天?

李全英

李全英新疆石河子市133团一中832064

摘要: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减负”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减负”?“减负”减的是什么?“减负”只是单纯减少作业量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减负”?“减负”之下如何高效?

关键词:减负高效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摘自温家宝总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从2000年开始,一场“减负”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收效甚微,“减负”已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减负”?“减负”减的是什么?“减负”只是单纯减少作业量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减负”?

想要真正达到给中小学生“减负”的目的,必须内因外因同时作用,共同努力找方法才能够真正实现“减负”的效果。首先要找到为什么“减负”一直都没有真正施行下去,为什么减负反而越减越重,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究竟阻碍因素何在,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切实做到减负。

首先是学校;如果只是一味应付上面政策面的压力,搞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动作,给在校学生拟定两套课表,一套按照教育相关部门的标准编排,应付检查;一套按学校实际规定编排,实际操作。那“减负”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所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中国的家长从未受过系统的教育方法培训,大部分家长基本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以及各成长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对孩子的定位就不准确。另一方面,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更是将高的期望寄托在家里的“独苗”身上,希望孩子从小就可以上个好学校,将来考好大学生,找个好工作。但这其中不乏社会环境的误导。家长哪个都自认只要有好学校就会有好成绩就能有好的工作。再一方面,家长之间盲目攀比,跟许多家长沟通过后发现,家长都喜欢拿自家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比,比成绩,比礼貌,比知识,却忽略了自己给予的是不是自己孩子真正需要的,最终,还美其名曰“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实质只是给自己的子女教育虚荣心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而社会对于“减负”而言,看似毫不相关,而其实也是“减负”能否彻底施行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过去大多数看升学率,而现在看进重点大学的升学率,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的名校升学率;而进入到名校之后,又以就业率来评价一说大学的好坏,这些片面的以成绩、升学率、就业率来衡量学校的标准,无形之中学校就会将这种隐性的评价加在学生头上,反过来强加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所以说,社会不是阻碍“减负”的唯一原因,但却是重要原因。

学校的升学压力也自然而然无奈成为了阻碍“减负”施行的刽子手。现在学生课业负担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递增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呢?之前提到了现今社会会拿各种达标率来考察一个学校的实力,问题就出在这里。学校被迫参与片面的对比,而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学校教师身上,无奈之下,想要达成好的成绩,就要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减轻老师的压力,也更进一步减轻了学校的升学压力。而考试改革的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远。而考试的类型单一,评价的标准单一,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负要做的工作还有丰富考试类型、完善评价标准,不要仅仅用学习成绩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以及学校的好坏,从而让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正确的理想而奋斗。

减负的呼声越高,学生的书包却越重。每每说到减负这件事,家长、学校甚至教育官员都感到无助、无奈、无望,减负似乎成了当今中国教育一道无解的难题。可是,“减负”再难,难道象搬走王屋、太行两座大山一样难?“减负”难,难于上青天吗?这无疑不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的思考。

大家都了解,“减负”顾名思义就是减轻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所以,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施铁如学业负担模型与“减负”对策[J].教育导刊,2002年,Z1期。

[2]张社字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学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3期。

[3]陈晓华莫让“减负”成为一阵风[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2期。

[4]潘越飞关于学校现行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J].青苹果,2005年,01期

[5]张清连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成因及“减负”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