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尾也同样精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课尾也同样精彩

郑红卫

常州市新北区万绥小学郑红卫

一堂好课的导入能引人入胜,激发思维;栩栩如生的课堂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妙趣横生的趣味性的课尾,则让学生回味无穷,激发思维。课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引发学生识记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记忆;二是创设悬念,调动学生进行新的探索的积极性。另外,从儿童心理特点来看,一节课快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情绪低落,此时有必要创设精彩的结尾,使学生在认识发展阶段将稳定的情绪转移到课外,使之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做到“终曲”余音绕梁,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下面是本人在一次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课尾的情景,这课的精彩设计,让人赞叹不已。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出示卡片“2”)学号数能被卡片上的数整除的同学先出教室,离开时要说四句话中的一句话。如6号同学说“6是2的倍数”“2是6的约数”“6能被2整除”或“2能整除6”。在座的同学判断有没有错误。(一半同学边说边走出了教室)

师:(出示卡片“3”)学号数能被卡片上的数整除的同学走出教室,离开时,也要说出四句话中的一句话。(又有一部分同学说着走出了教室)

师:(出示卡片“0.5”)这个数呢?(有同学站了起来,又坐了下去)

师:为什么站起来又坐下去呢?

生:我一开始只注意用我的学号除以卡片上的数能否得到整数,站起来后又发现“0.5”不是整数,不符合整除的条件。

师:(微笑着点点头,出示卡片“5”)你现在可以出教室了吗?(5号、25号、35号走出了教室,教室里剩下学号是1、7、13、17、19、23、29、31、37、41、43等同学)

师:老师出示什么数,同学们都可以出教室呢?

生:(异口同声)“1”。

最后一批同学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走出了教室。

“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新颖有趣,别具一格。学生完全被这新奇的游戏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其间,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检查了教学效果,还掌握了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设问,充分发挥了学生创造性,一举多得,灵活巧妙。可以说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课堂上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个个跃跃欲试,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后进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创造的欲望。

再如我听的“分数的意义”一课的结尾也让人回味无穷。

师:(指某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占了你们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1/12。

师:占了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生:1/48。

师:那么你们知道他占了全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吗?

生:1/168。

师:为什么都是指一位同学,而表示的分数经常在变呢?

生:因为单位“1”发生了变化。

师:那么你们想知道他占了全校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吗?请你们课后调查一下全校的学生人数。

“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尾设计了这样的具有延伸性的开放式的练习题,取材于学生你我之中的内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离自己很近,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和信息适时、适量、适度连接,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呈现了高潮迭起的局面,在高潮中结束全课,让学生带着眷恋之情离开课堂,增进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了“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的感觉。

好的数学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有余音饶梁的“曲终”。这种精彩的终曲,可以使课堂高潮迭起,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而在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将稳定的情感转移到课外,对课外延伸起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一堂好课,结尾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课外调查、访问、实践等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