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综合楼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大学综合楼设计初探

李皓超

——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综合楼建筑设计为例

(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综合楼,介绍大学校园综合楼的设计思路,并从校园规划及环境、总体构思、单体建筑、各功能板块详细设计及立面造型等角度诠释如何建构一座功能复合、开放、生态的综合楼建筑。

关键词:综合楼、融合、复合、标杆、开放

综合楼建筑,一般是大学里的重点建筑,其所处地理位置往往是校园的关键性空间节点,外观形象具标志性,内部空间多见功能复合,流线繁多。笔者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综合楼建筑设计为例,探求合理、完整的设计手法,以便把握如何在复杂的内外在制约条件下,设计出具有人文特征与时代特色的高品质大学综合楼。

一、校园环境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位于以温泉著称于世的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学院占地1000亩,已建成的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拥有各类型建筑物近70余栋,楼层高度基本为4-6层,学生近2万人。校园用地,为群山环抱的谷地,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学院中轴线,自西北入口处开始,经中山路与博学路交界处的花坛,途经学院行政楼、教学楼建筑群、达图书馆,穿过图书馆后,抵达本次建设工程所在——学院综合楼。

综合楼位于校园中轴线的东南端,面对图书馆,迎向中轴线,其楼高10层,高度47.5米,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南方学院中位置最显要、体量最大的单体,将以标杆姿态统领整个校园空间。

二、总体设计

设计宗旨——遵循规划,有机融合:建筑设计首先要尊重校园总体规划,既要有崭新的形象,呈现空间控制力与张力,又必须与校园空间及已建建筑一脉相承,有机融合;其次,需彰显学院的人文精神,与中山大学校本部既有的建筑风格遥相呼应,并使新建筑的时代气息与文化内涵达到有机统一,努力营造具有浓厚人文意韵的高校氛围;再次,作为新时代校园的复合多功能型建筑,应反映信息教学与智能化的特点,形成多维开放、资讯共享的信息交换平台,有力促进多学科、多专业的横向联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资源互补。

设计难点——复合多样,化繁为简:作为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综合楼是一栋整合了多种功能板块的大型单体,其功能包括:教学科研区、大礼堂与博物馆。由于用地及规划所限,上述功能无法独立分设,必须整合为一栋单体,既要有统一的外在形象,又需分区明确,互不干扰,空间有收有放,流线通达,这正是设计的难点所在。

建筑布局——一体两翼,环抱格局:以“一体两翼”为原则,从整体空间出发,将综合楼的主体——高达10层的教学科研主楼,正对校园轴线放置,且以该轴线作为本项目的对称轴;而学院博物馆、大礼堂两大体块分居主体“两翼”,呈现出建筑体量基本对称展开的构成关系;教学科研“主楼”的两端,及延伸的“两翼”皆互为90度夹角,一来,向校园主入口方向张开双臂呈现“欢迎”姿态,二来与相邻图书馆形成半围合的空间形式,自然生成一处内向性的校园广场,成为师生交流休憩的场所。

空间构成——一轴一心,建立标杆:校园主轴线,始于西北端入口,经教学楼图书馆,至本建筑,形成层次丰富、相互串联的空间序列,具强烈的礼仪性,是为“一轴”;由于体量巨大,形体最高,形式基本对称,位置至关重要,综合楼成为校园中心建筑,可谓“一心”;其背靠活动中心、商业街及教工宿舍,面向图书馆,左右联系教学楼、实验楼及体育运动场馆,搭建出“教研学习”与“后勤生活”前后两条空间纽带,成为“两带”。通过这“一轴一心两带”,理顺校园心脏地带复杂的建筑关系,使空间衔接自如,流畅连续。

功能分区——板块独立,动静分明:综合楼整体动静分区明确,教学科研主楼居中布置,远离西面运动区的干扰;博物馆居东翼,与相邻的教学实验楼及图书馆同属静区,而大礼堂位于西翼,与运动场同属动区。

交通规划——入口分设,充分开放:沿用校园现有的道路交通,形成清晰的人车流线。校内外的机动车,自用地东南侧的车辆入口,进入室外停车场,满足临时停车之需。首层局部架空,可供贵宾、行政人员及教师的停车使用。由于建筑功能复合多样,在用地内开设多个对应不同服务功能的步行出入口。从教学、行政及图书馆等西北方向过来的师生,经大台阶抵达二层平台,进入“主楼”;东南方向的行人,从环路抵达,分不同入口分别进入大礼堂、主楼及博物馆;大礼堂北端,还设置了演出与后勤入口、舞台道具入口;各种动线简洁且独立,互不干扰。由架空、台阶、平台,开放式的主门厅,形成上下、内外贯通的开放空间系统,使师生访客可轻松融入综合楼空间中。

三、单体建筑设计

综合楼按主要功能,分三大部分:教学科研主楼、博物馆和大礼堂,三部分既要相对独立,避免干扰,又需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如前所述,教学科研主楼为“一体”,博物馆及大礼堂从主楼生长而出,如同扇动的“两翼”。“一体”与“两翼”在基地上并列布置,各使用功能互不影响,而合理的出入口设置与内部流线组织,则使其可分可合,互有连通。

图5综合楼东南方向立面低点透视图

教学科研主楼:主楼高10层,统领全局;其建筑形体为轴对称关系的“三段折线式”体量,各体量成45度夹角布置,中间高(10层),两边低(9层),强化主楼稳定、中正的形象。其首层为架空停车及设备房,二层为会议区,三层以上为教室及研究室。

主楼为双首层双主入口设计。主入口一位于首层,门厅朝东南,面向学院内环路,供驾车前来的人流在此出入;主入口二,位于东北侧二层宽阔大平台(可视为第二个首层),面向图书馆,迎向校园中轴线,是校内师生步行通道的重要节点。师生经前广场,沿台阶拾级而上,至二层平台,再从架空门廊进入主门厅,空间井然有序。主门厅近500平米,是整栋建筑的交通枢纽,一则连通各功能板块,另则兼顾等候与交流功能。从此枢纽出发,可快速到达主楼电梯厅,上达各层教室与研究室;主门厅东北角为会议区门厅,西向可达博物馆次门厅,朝北可至大礼堂次门厅,联系方便,四向通达。

会议区位于主楼二层,可满足整个学院内外会议及交流需求。

三至六层为教学用房,以内廊组织个功能房间,以小教室为主,附带中型教室,及较大型合班教室,并配教师休息及教授工作室。由于平面为三段折线,且互成45度,在其交接处形成异形空间,在此处设置卫生间与空中花园,一来使主要功能房间呈现矩形,避免不规则形状;二来卫生间使用距离适中,方便日常使用;三来在走廊中部打开两处绿化平台,形成立体生态空间。

七至十层为研究用房,平面布置关系与教学用房类似,设置一条折线形内廊,串联各房间,流线简单便捷;同时通过空中花园及走廊尽端开窗,引入自然的空气与光线。

博物馆:作为综合楼向西侧延伸的裙房,博物馆约4400平方米,设三层展览区域。其门厅居首层南面,外设独立的博物广场,正对入口形成仪式感。其核心空间为采光中庭,环绕中庭一圈,布置各类展厅,既可独立展出,又能串联布置以满足较大规模的展示需求。在这里,可同时举办各类企业文化展览及校园主题展示,成为文化窗口与交流胜地。

大礼堂:礼堂同样是综合楼向北侧生长的裙房,约5600平方米。因用地受限,同时也为控制其体量使之不宜过大,并与博物馆形成均衡关系,礼堂设计讲究合理、直接、紧凑。内部分交通疏散区、观演区及表演区;建筑设计重点关注演艺及放映功能,首先设置尺度适宜、有利于视听效果的舞台及观众厅,再围绕核心功能布置附属空间。观众厅内设约1500个座位,可满足演出、报告、电影、音乐欣赏等多种功能。

四、立面设计:

外立面设计追求与整体校园风格统一,并从中山大学校园本部的文化底蕴出发,建立理想与感性的和谐之美。

建筑采用坡屋顶造型,强化主楼天际线的起伏变化;立面构成采取三段式手法,彰显端正而稳重的气质;立面开窗处理简洁有力,虚实变化对比强烈,力求在韵律感中寻求跳动的节奏;外墙材质以红色墙砖为主,局部采用灰色与灰黄色体量作穿插组合,与老中大传统校园建筑遥相呼应;立面风格与已建成的教学区、图书馆充分协调,在简约明快、极富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教育建筑应有的端庄与典雅。

该建筑于2018年年中竣工,投入使用后,除满足正常的教学研究功能,还成功举办了多个校园展览、投资方企业文化展示、及多项大型会议与学院庆典演出等活动,体现了功能复合、一楼多用、开放共生、多维共享的建筑特点,获得校内外人士的好评,也达到了设计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杨晓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综合教学楼方案设计[J].华中建筑,2002(02):42-44.

【2】陶涛.华南师范大学康大学院教学综合楼设计[J].新建筑,2001(0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