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黑斑息肉综合征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超声诊断黑斑息肉综合征1例

任莉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医院超声科甘肃武威7330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85-02

患者女,21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8小时”,在基层医院诊断为:肠套叠。术后半月,伴气短,浮肿,发热,急诊转入我院,家属交待病史曾在基层医院1999年、2005年做过两次肠梗阻手术,入院后查体T:36.4℃,P:100次/分,Bp:106/60mmHg,R:20次/分。营养较差,精神极差,全身皮肤粘膜稍苍白,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面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眼睑轻度水肿,睑结膜轻度苍白,口唇粘膜可见黑斑沉着,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壁隆起,剑突下可见10cm纵行手术疤痕,脐下可见纵行手术疤痕,脐右侧可见一约12cm长切口,缝线未拆除,切口中下部少量渗出,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压痛、肝脾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肾区无扣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叩击呈鼓音,肠鸣音3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双脚浮肿。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6.4×109/L,GR%:87.1,HGB:93g/L,TP:52.2g/L,ALB:26.9g/L,K+:4.86μmol/L,Na+:125.2μmol/L。入院诊断:1)肠套叠复位术后;2)低蛋白血症;3)P-J综合症。

超声示:使用仪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上腹部可见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被摸光滑,实质回声均匀,门静脉内径正常,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光滑,囊内液区透声好,未见异常回声,胰腺声像图未见异常,脾形态失常,体径增大,脾厚48mm,长径129mm,肋下未及,实质回声均匀,腹腔内可见肠管广泛性扩张,测最大内径52mm;肠腔内壁可见多处大小不等的实质性肿物,测最大体径29×23×29mm,与肠腔内壁关系密切,向肠腔凸入,边界清,形态欠规则,边缘规整,内部回声均匀,CDFI:未见血流信号。部分肠管可见“琴键”征(图1);腹腔内:侧腹部、下腹部、肝肾间隙、脾肾间隙均可见大量的液性暗区,测最大深度108mm,内部透声差,可见细密光点漂浮。超声提示:1)腹腔肠管内多发性实性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多考虑黑斑息肉。2)腹腔肠管广泛扩张。3)腹腔大量积液,4)轻度脾大。病理学诊断后,结果属于错构瘤性息肉。

讨论: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综合征)1895年首次发现,1921年荷兰学者Peutz报道1个家族三代中有7例多发性肠息肉伴唇颊猫膜及指、趾黑斑。1949年Jeghers进一步对部队本综合征作了详细介绍,并确定本病是由基因显性遗传。1954年开始使用“Peutz-Jeghers综合征”这一名称,1995年william首先报道TI例此综合征患者的息肉有恶变。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在我国不太多见,又称黑斑息肉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特定部位的色素斑、多发性息肉、家族性遗传是三大特点,家族中发病率为40%~50%左右,多为双亲及子女同时患病[1]。皮肤、粘膜色素斑几乎皆在出生后不久或幼年出现,口唇、口周皮肤最常见,其次是口腔粘膜、指、掌面,渐增多,至青春期最明显。息肉是指原发于结肠、小肠、胃的多发性息肉,可伴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血、性质多为腺瘤和错构瘤,有关息肉是否恶变各家说法不一。有文献报道结肠息肉恶变率可达2%~3.8%[2],内外科合作治疗均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方法。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宜早期发现,早期手术,防止恶变。目前应用肠镜可以较容易地评估小肠肿瘤并改善预后和治疗。肠镜检查在监视遗传息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发现癌前变化,能减少息肉并发症,并能改善外科手术方案。通过腹腔镜可诊断肠梗阻和肠套叠的部位,并可切除套叠的肠拌,还可以通过腹腔镜切除部分结肠,治疗息肉。同时应积极行内镜下摘除,若有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恶变等并发症出现,可行部分肠切除,病理诊断有恶变者应做根治性手术。患者腹腔感染、肠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要求抽取腹腔积液并缝合造瘘口同时征得家属同意,取下了肠腔内肿物组织,送病理学诊断后,结果属于错构瘤性息肉,与超声诊断一致。

鉴别诊断:(1)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肿块大小不等,边界清,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多数低回声或等回声,也可见高回声,部分相互融合,呈分叶状,与肠管内外壁关系密切,有时和肠管分界不清,肠壁结构显示不清,向肠腔内外侵润,CDFI:可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临床表现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还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等肿瘤局部刺激症状。对于转移性肠道恶性肿瘤的病人来说,发病时也是有迹可循的,除了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还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排便不尽等肿瘤局部刺激症状。如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如果肿瘤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症状当转移到肝脏时,会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肿瘤增大还可以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的现象。结合病史及超声表现可以明确做出诊断。(2)炎性息肉:超声表现为息肉边界清,形态欠规则,边缘不光滑,与肠壁关系密切,部分息肉可见蒂,直径<15mm,凸向肠腔,肠壁结构显示清晰,内壁及肠壁间及外壁结构及回声未见异常,结合病史患者常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临床诊断有慢性肠炎病史。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3)结核结节:超声表现为结节大小不等,边界清,形态欠规则,边缘不光滑,与肠壁关系密切,肠壁结构显示不清,通常可见肠腔内、肠壁间、肠腔外布满大小不等的结节,有的相互融合,呈分叶状,腹膜呈现不规则的增厚,腹腔常有积液,肠蠕动缓慢,有时可见结节与肠管粘连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结节多数呈低回声或等回声,少数可见高回声。结合病史患者临床表现有:1)长期发热、盗汗、腹痛、腹泻(或便秘)的青壮年患者有肠结核的病史,腹痛、腹泻或便秘。2)肺结核或其它肠外结核患者原病灶已好转,但消化道症状和结核毒血症状反见加重者。3)右下腹肿块伴压痛,或出现原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者。4)胃肠X线检查回盲部有激惹、钡剂充盈缺损或狭窄征象者。随着病情进展,腹膜可逐渐增厚。粘连型腹膜增厚明显,肠系膜、大网膜相互粘连呈团块状。肠襻间或与其他脏器相互粘连,严重者肠管可受压迫而出现梗阻。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为主要特征。亦可根据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特点将其分为干、湿两型。湿型以腹膜充血水肿、浆液渗出、产生大量腹水为特点;干型特点以腹腔内脏器相互粘连为主,尤其是肠管间、大网膜、肠系膜的广泛粘连。CDFI:结节可见丰富或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结合病史及超声声像图特点可以明确诊断。

超声诊断肠道黑斑息肉存在一定难度,但此病例病史明确,有两次肠梗阻手术史(在基层医院手术,病史不详),体征显示面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及口唇粘膜可见黑斑沉着,病史长,询问病史曾有两位亲属因肠梗阻未得到及时救治身亡,属于遗传性病变,腹部超声示:肠管广泛扩张,肠腔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质性肿物,边界清,形态规则,边缘规整,未向肠壁侵润。CDFI: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国内外多种资料曾报道过此病例,但都是直接手术病检后才确诊,此病例超声诊断给临床提供了最可靠诊断依据,因此,超声声像图资料一定要和病史相互结合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对于此病例超声诊断的意义在于明确病灶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形态大小及结构,以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相关病史,可以明确诊断。

图1肠管广泛性扩张,测最大内径52mm;肠腔壁可见多处实质性肿物,测最大体径29×23mm,与肠壁关系密切。

图2肠腔内可见多个实质性肿物,边界清,形态规则。

【参考文献】

[1]李军科等.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息肉癌变并广泛转移一例.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J].2006年3月第3卷第3期.

[2]董科,李波,等.黑斑息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J].2005年3月第12卷第2期: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