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派浣花项目装配式工艺技术分析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西派浣花项目装配式工艺技术分析探讨

刘文韬

中铁房地产集团西南有限公司成都610041

摘要:装配式工艺作为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具有节省能源材料、环保降噪、改善作业条件等一系列优势,充分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受到各级政府及诸多大型企业的欢迎和推崇。但同时,也因其为新型施工工艺,同时也具有标准不统一、作业管理不规范等缺点。本文以西派浣花项目为切入点,对装配式工艺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传统工艺,分析特点,探讨管理方法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装配式;预制构件;工艺技术;西派浣花项目

引言

为加快推进建筑产业装配式工艺发展,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成都市政府先后在2016年、2017年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发展的意见》、市建委《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出让阶段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全市新建房建工程项目(含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和工业建筑项目)应在土地出让阶段严格落实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其中,总建筑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和总建筑面积小于2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20%;政府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大于2万平方米(含)的公共建筑项目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万平方米(含)的居住建筑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30%。

这些措施确定了装配式工艺在成都市已不再是提倡和建议,而成为一种强制性规范和要求。西派浣花项目是2017年4月获取的土地,其预制率为20%,装配率15%,后续设计及施工均需按此强制性规划条件予以实施。

1装配式结构设计

1.1装配式结构设计范围

(1)根据规划条件,西派浣花府项目采用的设计,一是装配范围满足15%的装配率,二是板较大容易满足装配率及靠塔楼边易安装。

(2)对于楼板厚度方面的考虑:装配区域板厚H=130(叠合板60mm+70mm现浇层),非装配式板厚H=100。因装配式建筑板厚增加,基础与竖向结构设计荷载需进行相应调整。

(3)拟将装配式应用于标准层,因标准层结构相同,预制构件模具可以重复利用,能有效控制成本。

1.2装配式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1)叠合板优化。为了满足塔吊负荷、便于吊装,并减低吊装、运输、安装过程中对构建的损坏风险,将比较大的板进行拆分

(2)板型选择。因单向板与板的接缝不易处理,开裂风险较大,而后浇带设置便于构件安装,故板型选择双向板。

(3)预制楼梯优化。为减少构件重量,满足塔吊荷载要求,每跑楼梯有两个预制楼梯组成,在楼梯中间设置一道现浇梯梁。

(4)塔吊选型。根据预制构件的重量及运距,并结合现场其他材料的重量及运距确定塔吊型号。

(5)安装点位深化。在深化设计图中明确标识安装位置及类型。板下有墙,墙内有线管,则在板与墙交界处应设置预埋套管。

除客厅灯线盒位置可以做上、下、左、右不大于100mm调整以外,其余安装按精装点位设置精确。板钢筋做适当调整,不与安装位置重合。

(6)预留洞口深化。将板内的烟道、管道、防线洞、泵管洞等预留洞口在深化图中提前预留。

叠合板预留洞口周边的钢筋按规范要求做加强处理。

(7)吊点位置设置。设置预埋吊环,直接吊航架钢筋。5根航架钢筋以内的设置两排吊点,分别设置板的两侧;5根航架钢筋以上的设置三排吊点,分别设置在板的两侧及中间。

2装配式构件生产

2.1装配式构件生产流程

根据对供应商的生产考察,得出其构件的生产周期为30天,流程包括:复核深化图,画出模具图;模具加工;生产;同步;构件编号;确定安装方向。具体如下:

设计阶段厂家与设计单位协商→复核模具图后确定模具加工时间→做出生产计划,确保施工现场需求→生产顺序与现场施工顺序同步,有效形成流水→厂家根据图纸对构件进行构件编号→在构件上标识出安装方向及安装吊点,粘贴构件信息。

2.2生产注意事项

(1)尽量选用传统规格模具,尽可能使用现有模具或使用在原有模具上低成本改动的模具,控制模具成本。

(2)生产成品比现场至少块一层,如现场出现构件损坏,能及时将下层生产好的构件运输到现场,避免对工期的影响。

(3)厂家需向施工单位提供安装顺序图,图中明确标识安装顺序、安装方向。

3装配式构件运输

3.1路线及场地规划

(1)施工大门高度不小于6m,宽度6-8m,进场道路6-8米。

(2)厂家在构件到场以前必须确认运输路线及构件堆放区域。

(3)施工单位需在构件装车以前告知厂家施工现场内是否这种堆场,厂家制定构件装车顺序。

(4)现场运输道路和堆放场地平整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3.2构件堆放

预制叠合板运送到施工现场后,按品种、所用部位、吊装顺序分类堆放。

堆放区要求场地平整及硬化,板与板之间垫100*100方木,垫木必须放置在叠合板吊点处,板两端及跨中位置均设置垫木且间距不大于1.6m,垫木必须上下对齐;叠合板堆放层数不得超过5层。

3.2构件进场检查

在吊装前对构件进行质量、数量、规格、编号、安装方向标注、吊装点位标注进行检查。

4模板铺设与钢筋绑扎

4.1支撑体系

因现无装配式构件支撑体系搭设规范,故支撑体系按传统支模架搭设。

4.2模板铺设

模板铺设铺全模,采取此种方式的原因是出于安全、便于安装考虑。吊装前,在模板上贴双面胶,防止漏浆,并确保成品效果。

4.3钢筋绑扎

墙柱水平钢筋或箍筋绑扎至主板底,待完成吊装后再完善余下水平钢筋与箍筋。

梁箍筋的弯钩设置在非靠近PC构件方向,如梁两边都有PC构件,则将梁箍筋弯钩设置在梁的底部。

5吊装

5.1人员配置

吊装指挥2人(作业面及吊装区各1人),塔吊信号工2人,吊装人员不少于4人(固定吊装及安装人员)。

5.2构件验收

每吊一块构件前,先进行原材料验收,确认该构件的质量、规格及需吊装位置,检查无误厂家送货人和施工单位收货人在材料验收单上签字,完善验收资料。

5.3吊装工具

(1)构件需使用吊装工具进行吊装作业;

(2)吊具配有定滑轮与动滑轮,滑轮组起调平作用。

5.4起吊

(1)起吊前信号工用对讲复核吊装位置、构件规格;

(2)起吊一米后悬停试吊;

(3)待滑轮组将构件调平且每个吊点均衡受力时方可起吊。

5.5安装

吊至作业面一米高后悬停,调整安装方向,缓慢下放,吊至距板面5cm后用撬棍将板调至最终位置后下放,检查位置、质量均无误时取钩。

叠合板全部安装完成后,后浇带、梁与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水电安装及面钢筋绑扎,达到浇筑条件。

6装配式与传统工艺对比

(1)进度方面。采用装配式工艺施工,测量放线、支模架搭设、竖向钢筋焊接需1天,铺设摸板、墙柱钢筋绑扎1天,梁钢筋绑扎、墙柱合模1天,叠合板吊装非装配区墙柱合模1天,水电安装、边模完成1天,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1天,共需6天。

采用传统工艺施工,测量放线、支模架搭设、竖向钢筋焊接需1天,铺设摸板、墙柱钢筋绑扎1天,梁钢筋绑扎、墙柱合模、边摸、底板钢筋绑扎1.5天,水电安装、面筋绑扎1天,混凝土浇筑0.5天,共需5天。

(2)成本对比。人工费:装配式与传统工艺人工费不存在价差,但因施工工艺不同,如不绑扎装配式楼板部位底部钢筋,但该部位梁、墙、柱增加二次绑扎人工,导致钢筋及混凝土用量较传统工艺略有增加,但幅度不大。同时,木工及吊装人工成本较传统工艺有大幅提高。

材料费:混凝土用量无明显增加,但预制混凝土单价为2528元,现浇混凝土单价为490元,预制混凝土价格远高于现浇商品混凝土。钢筋用量增幅较大。

7结论

装配式工艺是政府倡导的工艺导向,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从目前来看,存在成本造价高、施工进度慢、运输及吊装时构件易损坏、专业安装人员缺乏、施工场地要求高、无相关规范作指导等诸多缺点,但因其环保、观感及集约化生产等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成为城市拓展和建筑建设的未来趋势。我们应立足现有项目,积累新型工艺工程管理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措施,为后续的工艺改进及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