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腺癌的发病趋势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前列腺腺癌的发病趋势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田智博金仁顺(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延吉133000

摘要:前列腺腺癌是严重危害男性寿命的恶性肿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病率在美国欧洲国家较亚洲国家高,并与地区、种族、年龄及遗传有关。现将叙述前列腺腺癌的全世界发病趋势、发病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状况。

前列腺腺癌是(Prostateadenocarcinoma,PAC)危及老年男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AC的发病具有显著的地区和种族差异,可相差25倍以上[1],38个国家PAC死亡率的研究表明,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PAC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很多国家包括亚洲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国家PAC死亡率仍在增加[6],预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持续增高。目前我国其发病率和检出率也明显上升。本文分析全球内PAC的发病趋势和危险因素。

一、PAC的发病趋势

(一)全世界的发病趋势

PAC在很多发达国家中稳定的增加,认为与PSA筛查和人口的老龄化有关。2014年全世界范围内新发PAC病例占全部新发癌病例的14%,占全部癌症死亡病例的6%,预测发达国家男性中PAC的例数在全部新发癌中占第一位,死亡病例占第三位,而发展中国家PAC的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均占第六位[1]。在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北欧等国家临床应用PSA检测后其检出率呈短暂升高的倾向。采用PSA检测不久,早期PAC检出率迅速升高,随后流行例数少,检出率明显下降,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等由于普及了PSA检测,PAC检出率持续轻微增加趋势。与西方国家比较,PA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日本等亚洲和东欧国家在增加。加勒比海地区的非裔男性死亡率世界上最高,认为部分是遗传易感性的差异[2]。

(二)美国的发病趋势

在美国PAC是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美国2015年新发PAC例数233,000例,占男性全部癌症的27.2%,占总发病率的14%,死亡率占男性癌症死亡率9.5%,占总死亡率5%[2],尽管2008年至2011年统计资料表明总的男性癌症的发病率每年下降1.1%,长期的PAC的发病率资料表明自2000年开始PAC的发病率下降,而最近3年间从2005年增加155例(105)到2007年增加171例。美国PAC检出率明显受到了PSA筛查的影响,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PSA检查技术的广泛使用,发现了许多无症状的PAC患者,PAC检出率迅速上升,1992年达到高峰,随后由于早期筛查的缘故检出率下降,1995年以来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

(三)东南亚国家的发病趋势

近年来日本的PAC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可能与生活方式改变有关,特别是日本年轻一代西方化生活方式[3]密切相关,预期这种趋势至少持续到2020年。至1997年,在过去25年期间PAC的死亡率增加了150%,每年平均增加约3.4%,在老年组其比例高于年轻组,2020年PAC的死亡率预期增加2.8倍[4]。

韩国男性PAC的发病率与日本相似已开始增加,但与西方国家比较仍然低。PAC发病率从1999年8.4%增加到2008年的23.0%,2006年-2008年的3年期间PAC新发例数各为4425例、5292例和6471例,死亡率各为1004例(4.1%)、1107例(4.5%)和1168例(4.6%),表明PA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加的趋势[5]。中国PAC的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2002年IARC的资料表明中国PAC的标化发病率是1.6/10万,死亡率是1.0/10万,属低危国家。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生活方式西化,卫生体系覆盖完善,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普及PSA筛查,近10年来PAC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增长显著。30个省区187所医院1997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与30年前比,Ca住院患者增加大于3倍医院占47.3%,2倍23.7%及1倍29.0%,PAC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7]。从发病年龄分布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发病率增加均在130%以上,尤以75岁以上者明显,75~79岁组增幅达470.2%。PAC病例的年龄构成中,高年龄组比例逐年增加,1973-1975年75岁以上病例占22.7%,至1997-1999年上升至51.2%。

二、PAC的危险因素

PAC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因素、家族史、种族因素[1]及环境因素有关。最常见的家族因素归因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即致癌物质或复合致癌物质,尽管发生PAC的环境因素不明确,但与其他癌症一样,是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如饮食和生活样式在前列腺癌发生中比遗传因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年龄:PAC与年龄密切相关,美国2005年-2007年的资料表明年龄50岁组、75岁组和95岁组PAC的患病率在白人中各为0.3%、13.0%和19.4%,在黑人中各为0.7%、20.0%和25.%[10]。韩国的资料表明65岁以后PAC发病率明显增加,80-84岁达到高峰[5],上海的资料表明75岁以上1997-1999年上升至51.2%。

(二)种族:美国黑人PAC的发病率最高白人的1.7倍。2003年-2007年美国的资料表明[2]白人、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印第安人及西班牙/拉美人中PAC发病率(105)各为143.8、230.0、81.0、101.5和128.0,PAC的死亡率各为22.8、54.2、10.6、20.0和18.8,不同种族间PAC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的差异。

(三)家族史:已明确的危险因素之一,包括基因易感性和暴露于共同的环境因素,家族史阳性者患PAC的危险高2-3倍。最近报告提示[11]法国Martiniqu的PAC发病率高,事实上是在非裔血统中高遗传易感性个体中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中CMR(致癌物,突变和或Reprotoxic)或假定的CMR有机氯农药发挥作用,但需要进一步明确。

(四)其他:雄激素在前列腺发育和PAC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雄激素和睾酮能够诱发实验动物PAC,尚未肯定雄激素浓度在PAC与对照组间有统计意义。高脂摄入是公认的PAC的危险因素,特别是与富含脂肪、肉类和奶类的饮食相关。病因学研究提示PAC与西方生活方式相关,美国出生的亚裔人群PAC的发病危险与其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密切相关,美籍华人PAC发病率为80.4/105,比中国大陆男性高50.3倍,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PAC发病率高于在日本生活的日本人,这不仅与遗传因素,而且与环境因素关系密切[3]。有研究认为欧洲和亚洲PAC发病率的差异可能与摄取豆类食品不同有关(表1[3])。另外,有性传播疾病或前列腺炎病史的男性PAC发病危险增高,研究提示PAC高危基因是炎症反应的调控基因[8]。

三、PAC的预防研究

在很多亚洲人摄取豆类食品比欧洲人很高,可减少PAC发病危险25%-30%。食用大豆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富含植物类雌激素,尤其是没有发酵的豆类食品,在亚洲国家豆类食品中大豆异黄酮可能预防PAC。

(一)大豆异黄酮防治PAC的研究现状

基础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抑制裸鼠中PAC的生长,最近利用LNCaP细胞株的研究表明豆类食物的化学预防PAC的效果与大豆异黄酮诱导支撑TRAIL媒介的细胞凋亡有关[7]。日本研究者们选择PSA活性升高进行活检阴性的89例,分为PSA<10ng/ml和≥10两组,每组再分为两组,一组服用安慰剂,另一组服用大豆异黄酮和姜黄色素治疗6个月,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大豆异黄酮治疗的PSA≥10组PSA明显下降[3]。另外,选择年龄50-75岁BPH患者PSA值2.5或3.0–10ng/ml患者12个月前活检阴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豆异黄酮60mg/日/1年,另一组用安慰剂治意念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癌症阳性患者相对低。因此认为亚洲国家PAC发病率较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豆类摄取高,大豆异黄酮可能预防PAC,但具体机制尚不很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其他

番茄富含一种抗氧化剂-番茄红素(lycopene),摄入量大的人群可减少患PAC的危险16%。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是维生素E的100倍;具有抑制诱变、提高免疫力(↑NK细胞活性)作用。最近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绿茶具有化学预防和化学治疗PAC作用[9]。绿茶中EGCG在癌发生的多个阶段发挥作用,EGCG是强的抗氧化剂,有效抑制致癌物质的活性,不同的体内、外和临床试验提示绿茶及其成分有效预防PAC的发生。研究表明绿茶具有抗炎特性,阻断癌症进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12],

参考文献:

[1]RebeccaL.KimberlyD.AhmedinJemal.Globalcancerstatistics.CACancerJClin.2015,00:00–00.

[2]RebeccaSiegel.JieminMa,ZhaohuiZou,AhmedinJemal.Cancerstatistics.CACancerJClin.2011,61(4):2011.

[3]NamikiM,LeeSE,UmbasR,etal.ProstateCancerWorkingGroupReport,JpnJClinOncol,2014,64:9–12.

[4]毕新刚,韩仁强,周金意,张思维,郑荣寿,武鸣,陈万青.2009年中国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2013,06:417-422.

[5]Kyu-WonJung,SoheePark,Hyun-JooKong,CancerStatisticsinKorea:Incidence,Mortality,Survival,andPrevalencein2008.CancerResTreat.2011,43(1):1-11.

[6]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李长岭.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04(18):330-334.

[7]叶定伟.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和中国的发病趋势.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

362-364.

[8]D.Belpomme,P.Irigaray.EnvironmentasaPotentialKeyDeterminantoftheContinuedIncreaseofProstateCancerIncidenceinMartinique.Prostate

Cancer.2011,1-8

[9]AnnaHsu,TammyMBrayandEmilyHo.Anti-inflammatoryactivityofsoyandteainprostatecancerprevention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2010,235:65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