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因素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不安全因素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杨冬林

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永州425006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探讨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76例新生儿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74例新生儿做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在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利于分析因素制定相应策略,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不安全因素;新生儿护理;临床应用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对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新生儿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76例新生儿做为研究组,其中男44例,女32例;出生时间1~14d,平均(5.3±3.4)d。另外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74例新生儿做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31例;出生时间1~15d,平均(5.6±3.5)d。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自2015年初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新政策,对新生儿护理服务实施改革,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安全系数,减少护理风险为重点,针对新生儿护理工作加强整治,对护理服务进行完善、优化。首先,由骨干护理人员成立调研小组,负责调查以往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以分析,问询产妇感受与需求,归纳新生儿护理难点,总结优质护理经验。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及护理方案,获得院领导同意后尽快落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同时,为掌握应用的实施效果,抽取实施前后的两组新生儿予以对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在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出院时以问卷形式调查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在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新生儿在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科属临床护理风险较高的科室,新生儿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免疫能力远低于成年人,加上无法准确表达自身感受,导致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多于成年人护理,稍有疏忽即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有危及新生儿安全的可能[1]。经调查发现,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多在可控范围内,需要护理人员给予足够重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规范化操作流程,掌握风险处理办法,通过预见性、计划性护理有效避免危险因素,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安全,维护稳定的护患关系[2]。

我院护理人员通过调查以往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原因,确立护理重点,制定针对性、预见性方案并对护理工作予以完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新生儿在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我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及护理效果。我们将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总结如下:①高效的护理服务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还需重视重视科室人员的配合程度,其中就包括医生配合与分工、护理人员间的协作与交接等、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长间的配合等,其中新生儿护理涉及专业知识较多,新生儿在院期间的护理工作还应主要由医护人员承担,做为合格的护理人员,理应承担起照护新生儿,最大程度保障新生儿安全、健康的责任。但是,若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能力,护理知识不够全面,配合度不高,或缺乏积极的责任心与工作态度,就可能增加不安全因素。②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技术水平、经验,若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技术、经验,特别是涉及到新生儿抢救及急救配合等方面,导致护理难度增加[3]。③新生儿护理工作繁琐、紧张、强度高,需要护理人员足够的耐心、细心与责任心,尤其是新生儿在出生后抵抗力、免疫力极弱,属易感染人群,特别是存在生命体征异常的新生儿或早产儿,易感染种类、感染几率均偏高,若护理工作细节不够到位,即为不安全因素;护理工作高强度容易使护理人员发生情绪上的波动,护理人员如不进行适当调整,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疏漏,容易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相关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导致护理人员责权不清、对护理安全的标准认识不统一,交接班记录混乱等,或者相关制度未落实、实施到实处,未能够严格执行,导致护理人员在对不安全因素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均可能成为护理不安全因素[4]。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制定系统化、规范化护理流程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做好登记,将新生儿情况、父母资料准确记录,并未其佩戴手脚牌,注明患儿信息,实施护理工作时注意手脚牌是否脱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时事件;要求护理人员重视交接班工作,接班护理人员需提前10min即处于工作状态,与交班人员认真核对新生儿情况,确认注意事项,交接完毕双方签字;重视夜间护理工作,制定夜间看护重点;新生儿出院时严格核实其基本信息,给予其父母出院指导,并发放医院联系卡。②加强科室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提升护理技术与个人素质。注重护理技术、主动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同步提高,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培养护理人员把握护理风险的意识,对实施护理操作时的言行加以规范;同时,增加科室护理人员经验交流工作,实施考核制度,定期考察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优化护理人员工作制度,服务标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护理人员间的默契度与配合度,确保相应制度与措施落实到位。③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定期更换新生儿使用衣物、被褥、床单,对床栏、日常操作器械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提升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几率;增加病房特别是夜间病房巡视频率,对不安全因素做到预见、预防。

综上所述,重视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在临床的应用,通过分析因素制定相应策略,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吴育萍,郭建青.儿科病房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0,20(10B):2637-2639.

[2]王丽珠,尹中秋,刘英茹.46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9(2):127-128.

[3]刘黎玲.新生儿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10):234-235.

[4]牛秀艳,尤艳.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1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