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罗小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罗小会

罗小会

(南部县建兴中心卫生院(急诊科);四川南充637361)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分娩且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72例,对其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调查数据显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发生率分别为48.61%、27.77%、20.83%、2.77%。结论:及时明确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并及时处理,对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妇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后1d内阴道出血量≥500ml,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所以,临床及时明确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妇生存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极大的意义[2]。本文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72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35岁,平均年龄为(25.66±5.92)岁;52例初产妇,20例经产妇。

1.2产后出血判定方法

通过称重法以及容积法对产妇出血情况进行测量,两者总和为产后24h的出血量。称重法主要是在产妇臀下铺垫100g预先称重的纱布,在止血后进行沉重,对于纱布与纸垫的血量按照1.05g=1ml进行测量;容积法:产妇在完成分娩后在产妇臀下放置弯盘将血液收集,而剖宫产产妇在分娩过后尽可能将羊水吸干净进行计量,血液在手机后对两者之差进行计量,所获得的数据为实际出血量。

2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引起产妇产后出血主要来自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原因,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3.1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据分析本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方面[3],主要体现如下:(1)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在分娩期间可能因为局部因素、全身因素等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局部因素主要包括巨大胎盘、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等方面;而全身因素主要包括≥2次以上的人工流产史、年龄>40岁、合并疾病、各种药物的使用、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等方面;(2)胎盘因素。产妇分娩后胎膜部分残留、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滞留等均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4]。通常是因为牵拉脐带造成胎盘剥离不全、过早揉捏子宫等造成胎盘植入或者粘连,导致宫腔内嵌入胎盘组织,导致无法及时关闭子宫肌壁血窦导致大出血症状;(3)软产道损伤。产妇分娩期间阴道手术助产操作不当、接产时未保护好会阴、疤痕子宫、胎儿过大、产程过快、宫缩过强等均会导致宫颈、阴道、会阴裂伤,导致出现阔韧带内血肿或者腹膜后血肿症状,从而引起出血[5];(4)凝血功能障碍。产妇在分娩期间死胎滞留过久、羊水栓塞、重型胎盘早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均会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最终造成产后大出血症状。若产妇分娩期间存在上述情况,应该观察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并完善一切抢救工作。

3.2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

3.2.1产前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分娩期需要重视分娩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促进孕妇思想顾虑得到消除。另外,叮嘱孕产妇在分娩时多进食,将膀胱排空,合理的缩短产程,防止孕妇由于过度疲劳造成产程延长的情况。

3.2.2产时护理干预

通过“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方式实施护理干预,合理的给予分娩镇痛。在第二产程的处理中要以轻柔的动作实施操作,促进不良刺激明显减少。告知产妇如何用力,对于会阴侧切的手术时机、适应症进行准确掌握。成功分娩胎儿后,要马上采用缩宫素给予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并对子宫按摩,使子宫收缩明显增强,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第三产程是否能正确处理与产后出血发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胎儿分娩后要重视胎盘剥离工作,同时对胎膜、胎盘的完整性进行仔细检查,如果存在残留,要立即清宫,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3.2.3产后护理干预

产妇分娩后2h内需要对产妇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并对子宫收缩程度进行观察,以期能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症状,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分娩前综合评估产妇的实际情况,对于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要维持通畅的静脉,并完善急救以及输血的准备。同时,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产褥期管理工作,教会产妇如何进行新生儿护理、会阴护理以及乳房护理,并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叮嘱产妇合理的增加运动量以及加强营养,对加快身体康复有一定的帮助。产妇出院修养时告诉产妇在分娩后6周携带婴儿到医院复查。

研究表明,产妇分娩期间可能会因多方面的因素引起产后出血症状,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给予重视,不仅要加强产前产时检测,还加强健康教育干预,促进孕产妇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从而促进产后出血概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李江华,史晓娜,霍雪茹,汪淑娟.44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v.15;No.7106:497-499.

[2]兰红记,方小葵,樊文玲.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v.1595:253+256.

[3]李志云,邹文霞,邓慧升,黄丽玲.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v.13;No.28524:329.

[4]刘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v.930:161-162.

[5]周基莲,王传英.自然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改进对策[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v.2904:305-306.